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核心提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性问题,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内涵极其丰富、意蕴极其深刻、意义极其重大。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在掌握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任务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不是更单纯了,而是更复杂、更艰巨了。这一时期,我们党围绕执政后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为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如何在改革开放伟大变革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崭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的总目标和总要求,领导全党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新的伟大工程”这一概念。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新使命,创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创造性地提出“自我革命”和“四个伟大”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和平建设要不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能不能领导经济建设等怀疑,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96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认为“党领导一切”并不等于包揽一切,是指大政方针的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上的大包大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同时,创造性把改善党的领导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此后,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党的领导的理论认识,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领导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和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地位以及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

70年来,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将其作为党的建设根本方针,显示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高度自觉性、严肃性和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奠定了执政党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理论基础。1962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党要管党”的重要论断,提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1985年,中央在《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中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十四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并首次将“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正式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提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强调“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管党治党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理论,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纳入党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管党治党理论。在重要性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内涵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在实践路径上,提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等等。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全党必须学习新本领,提出干部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党的十五大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提出“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并首次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围绕新时代如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执政骨干队伍整体能力是一个上下贯通、相互支撑、逻辑严密的执政能力体系;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等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的概念,强调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从来就是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和考验,我们党继续深化和发展“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理论,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深化对整党整风的理论认识,解决官僚主义、组织不纯、脱离群众和贪污腐化等突出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的问题,通过整党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党的十五大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担任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时就多次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一样,都不是静止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理论内涵,指出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等等。

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由诸多要素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实质上就是对党的建设内部结构和格局的全面规划和科学安排。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建设”为主的党建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拓展党的建设内涵,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基本维持了“三大建设”的党建布局,并把腐败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并对“坚持反腐败斗争”和“加强制度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制度建设的位置互换,形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布局,进一步理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管党治党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布局,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对原来“五大建设”的内容、表述和定位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形成了“5+2”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创新成果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