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交出精彩答卷

【核心提要】当前,北京的城市发展正发生深刻转型,减量是其特征,创新则是其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企业是创新发展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一道关乎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018年以来,北京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在国家发改委对全国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一,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 北京方案全国推广

“创新型企业是北京高质量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这些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对一’的招商引资政策中很难被关注,改善普惠性的营商环境对他们最有利。北京率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自身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迫切需要。”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2018年,对于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来说,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年。3月,北京制定出台9项主要政策和N项配套措施,以精简环节、时间、费用和增加透明度为重点,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仅仅半年,又重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梳理细化298项任务清单。今年1月,密集发布“9+N”系列政策2.0版,从“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4个方面,进一步解决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问题。

夯基垒台,立梁架柱,一幅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图景跃然而现:涉税业务“全市通办”、燃气等六大市政公用企业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由原来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实施各类专项验收改为联合验收、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助力“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这些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现在跑手续比原来省事多了,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就行。”3月26日,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前,为公司项目跑前期的张女士将所有材料一股脑递给工作人员。要在以前,她得在规划、住建、发改等大大小小十几个部门窗口间辗转。现在,按“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咨询意见,她只要在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交一套材料,就能拿到批复手续。

变化,源自综合窗口改革。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刘强介绍,为解决企业、市民进“一门”后还得“找部门”问题,2019年,北京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施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从“按部门设窗”到“一窗受理”。

概括起来,北京的改革思路可以概括为4个“一”:“一个政府”,让企业在全市任何一个政务服务大厅,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口,都能办事;“办成一件事”,站在企业角度,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流程再造;“用好一张网”,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政务”,实现一网通办;“改进一个作风”,解决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问题,为此,北京大规模开展对一线窗口人员的培训考核,打通营商环境改善最后一公里。

精准改革、精细落实、精心服务,北京优化营商环境蹄疾步稳、一马当先。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在22个试评价城市中,不仅综合排名第一,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两个维度,都排名首位。

■提升环境对标一流

4月1日,一场不寻常的会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发言的是来自香港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包括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听众正在认真聆听。

会议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香港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北京营商环境。“北京在建筑许可指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对标国际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加快补齐短板。”陈吉宁毫不避讳。

这次会议是在北京营商环境改善成效得到世界银行等各方高度肯定的背景下举行的。根据世行最新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在过去一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北京和上海是世行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估的两个样本城市,排名大幅跃升的背后,也意味着北京营商环境改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不谈成绩只找差距。其中,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方面,内地办理程序仍然较为复杂,这方面香港有着丰富经验。“香港专家分享的宝贵经验值得北京学习,对于推动相关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陈吉宁坦言。

作为大国首都、国际城市,北京并没有满足于国内领先,始终坚持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以世行评价为契机,为了高水平推进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与世行、普华永道等负责人会谈,深入了解国际先进经验,认真听取具体建议。

北京市与世行专家开展多层面沟通对接,对营商环境报告10项一级指标和47项二级指标逐项细致研究,结合北京实际,积极吸纳世行关于优化我国营商环境79条短期和中长期建议。

北京随之推出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即便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也毫不逊色。在开办企业方面,将7个环节压缩为两个,办理时间从24天缩到5天,同时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在获得电力方面,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办理环节从6个减为2个,平均用时由141天大幅缩减到25天以内。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小微企业节约成本约12亿元。

■持续发力领跑未来

营商环境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担着城市发展,一头担着企业未来。

2018年以来,北京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结合企业发展诉求,送上量身定制的“服务包”。一方面根据企业定位,提供人才、税收等普惠政策集成,面对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类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设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需要协调帮助的困难,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为何开展大走访?北京市主要负责人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在于流程并联和时间压缩,本质上是改善政企关系,提高服务效能。改革“动刀子”的层面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上,还将贯穿到政府提升服务意识的角色转变中。四套班子负责人带头走访,加强到对口联系企业调研服务,并已为阿里、百度、小米等开展一对一贴身服务。

“政府上门送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很温暖。”北京纳通医疗董事长赵毅武说。在纳通医疗收到的“服务包”中,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其“服务管家”。

主动靠前,量体裁衣,企业活力迸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北京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独角兽企业80家,占全国近一半。全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超万亿元,已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3。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服务包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