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唤醒生命自觉 为未来奠基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副校长郑福民做主旨报告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是曹妃甸区唯一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唐山市名校。1959年建校,随着区域名称变化,几经更名。近几年,随着曹妃甸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作为当地的基础教育龙头学校,我们努力探索更好、更适宜高中教育之路。

一、酝酿“尊重·激励”的文化氛围,搭建教育基础

为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参考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我们逐步确立了“尊重•激励”的办学理念。让广大师生成为有理想信念、诚实善良、正直担当、身心健康、具有正能量的人。

1、学校层面:把“尊重人格,尊重教育的本质及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及学校规范的理性文明,实现学校的优雅和谐;激励奋进,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与潜能,激励人生追求卓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格的精神升华。”作为学校层面的理念解读与践行标准。

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处处体现“尊重·激励”的办学理念。例如:

学校修建“知行园”,一石一景都寄希望于师生成为有良知、懂知识、勤实践的“知行合一”的人;“庠澄湖”,寄希望于师生心如湖水,清澈明透、正直善良;“仁智之境”,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寄希望于师生既要有水之柔,又要有山之坚;“明德亭”,寄希望于师生能够明德修身,志存高远有担当;一座石桥,两座木桥,分别命名为“时桥”、“经桥”、“权桥”,意为珍惜时间,与时俱进;尊重规律,改革创新。等等

丰富的校园文化,富有内涵的环境美化,使师生从中汲取个人成长的正能量,提升文明素养,激发个体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2.教师层面:把“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激发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师贯彻办学理念的基本思想。坚持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每个的特长发展,开设特长教学课程,目前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播音编导、体育四项、篮球、机器人等多种特长类专业课程及学生社团。

3.学生层面:以“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学校和社会规范;激励自我提升,明确学习目标,积极进取”作为学生贯彻办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具备良好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用模范榜样激发学生正能量,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善良、正直担当的意志品质。

4.家长层面:引导家长做到“尊师重教,尊重学校管理,尊重孩子;激励孩子感恩、善良,激励孩子健康成长,激发孩子向往健康的生活”。通过家校共建,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尊重·激励”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努力让每个一中人都能成为德行高尚有智慧、人格健全有能力、志存高远有担当、勇于创新有魄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二、实施教育改革,提升“四自”能力,唤醒生命自觉

1、有效开展主题教育,唤醒生命主体

我校将思想道德、安全法制、文明习惯、感恩励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列为每月的教育主题,三个年级每月同一主题,但层次不同,逐步提升,我们称之为“三螺旋”主题教育模式。通过有计划地主题教育,我们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2014年我校“普通高中实施‘三螺旋’德育主题教育的实践研究”,经唐山市教育规划办批准为十二五立项课题,并顺利结题。2018年11月作为优秀教育成果入选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2、实施教育改革,提升“四自”能力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等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关键词。结合这几点,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由学生的被管理向主动成长的转变,是对学生品格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教改”不仅仅是“改教”,更重要的是改“学”,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要让学生想学、会学,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是提升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点所在。为此,我们同时启动“班改”就是使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014年9月,我校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我们分期分批选派一线老师,到北京、河南、四川、宁夏、上海、杭州、内蒙、山东等地接受培训学习;邀请省市教研员到校听课、诊课,聘请专家驻校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留下来”等方式,增强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开阔了视野,为谋求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2015年初确立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 “疑探教学”。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摸索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机制改革。

(1)“六人组合”学习小组的形式。

这是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模式,既符合拉姆塞定理的六人集会模式,也是合作学习的最大极限,在学习形式上可以实现“二人对学、三人合学、六人群学”的合作学习形式。根据目前高考的六个主要学科,也考虑新高考改革“3+6选3”的要求,每人可以负责一个学科。我们又根据学生日常管理的事务,又分别赋予六名同学行政组长、考核组长、学习组长、行为组长、生活组长、活动组长的角色。这样任务均衡有利于合作。

(2)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形成。

“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是必然趋势,它将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学生流动上课,怎么管理?如何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有效的途径,就是学生“自我管理”,只有有效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才会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我们改变以班长、团支书、各个委员为班委会的班级管理机构,设立“部委制”的组织形式。在班内设置行政部、学习部、行为部、生活部、活动部,班长、团支书分别分管相关部委,每个部的成员由各组相应的组长构成,设部长一名,各组的各位组长,各属于相应的部委。合作组建立后,部长组织选定委员。班级所有事物分解到各部,由各委员具体负责。这样的结构调整,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班级管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学生学校自主管理体系。

由班级部委扩展到学生会部委制,为了实现学校、年级、班级管理一体化,学校学生管理体制必须与年级和班级学生管理体制相适应。学校按照“部委制”建立年级学生会机构,使学生会各部委和班级部委制有机结合。各年级学生会成员由各班班长、团支书和各部部长构成,通过年级部推荐候选人,学生会成员选举,产生年级学生会主席、团总支副书记、副主席、各部长、副部长,协助年级部实行年级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的学校、年级、班级形成一个整体,不仅提高了管理效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做事能力。

(4)评价是落实的保障。

既然鼓励学生做事,就不能做好做坏一个样,时间长了就会变味。为此,我们同时完善了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怎么评价呢?最初,我们就根据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七个维度,对应的八种基本素质,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取了“合、分结合”的方法,根据基础素质评价的22个要素,按思想品德、行为纪律、学习态度、生活习惯、活动表现五大项进行整合。整合后,将学生的评价内容,列为日常的学生管理内容,归类分解到各大类由相应部门的学生及部委负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由此,我们形成了“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

其中:校评班,即文明班评比,同样归纳为五个方面,评价结果结果纳入学生评价加分项。

班评组,通过“日点评、周小结、月反思”来完成班内对各组的评价。

结合组内对五大项各项的评价结果,每月总结,每学期汇总,评出学生各方面的等第,由此,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上学期全A学生达到在校生的40%以上。

三、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发展未来奠基

几年来,我们通过以“部委制”建设为核心“班改”,积极培养学生“四自”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疑探教学法”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运用“设疑、解疑、质疑”和“自探、合探、共探、运用”等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成为了未来知识的探索者。

2017年5月北师大政府管理研究院、唐山市教育局在我校联合举办“京津冀背景下的课改成果研讨会”,得到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宁夏、山东、辽宁、内蒙等省市的领导、一线教师近500人的一致好评。

2017年9月,中国逻辑学会、唐山市教育局、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在我校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考作文逻辑思维教学示范大会”,中国教研网全程直播。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杜国平教授称“曹妃甸一中的逻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国逻辑大学原董事长刘培育教授、南开大学徐江教授、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天津、福建、江苏、江西、河南、安徽等省市的专家、领导、一线教师对我校的逻辑教学给予高度评价。

五年来,我们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教学研讨会50多次。教师们每次外出回来,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与教师们一起分析、总结、交流,并依此制定或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针对性地挖掘教师的个人潜能,开展校内教学竞赛比武,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所走过的“脚印”汇集在了11期教改专刊《在路上》,整理出版了《庠澄湖上的探索》一书,完成了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教师专业化成长喜获丰收,获得全国性教学奖励十余人次、省级奖励二十余人次、市级奖励百余人次,教改使一大批老师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成长;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2018年底,学校发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办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且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名校”的办学目标,并着手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改任务。总结几年来的成绩,还是要回归这句话:

唯有唤醒生命自觉,才能为未来发展奠基。

(本文是作者在“2019耿丹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有删改)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