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陪会”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刹住这种不良风气,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表率,主动拒绝参加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陪会”邀请;同时,基层干部也应摆正心态,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陪会”之风终止。
【关键词】“陪会”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严肃整饬“四风”问题,成效显著,但“看似新问题,实则老问题”的不良风气并未杜绝,基层“陪会”现象依然存在,并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
个别心术不正的基层干部,借“陪会”之机,行谄媚、贿赂之实
溜须拍马是指个别干部为了讨好和迎合上级领导干部,极尽谄媚之能,巧言令色、言不由衷、行不由己。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基层干部很难长时间和近距离接触或面会上级领导,个别心术不正的基层干部由此专门琢磨领导的爱好和兴趣,投其所好,借“陪会”之机,行谄媚、贿赂之实。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领导基于贯彻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名,将“会海”转移至基层。个别基层干部则瞅准机会,大献殷勤,鞍前马后,全程服务,以此博取上级领导的喜欢和褒奖。比如有个别干部知晓某领导干部有“抛头露面”之好,便大邀参会并择日将其登上新闻媒体头版头条;有个别干部则趁“陪会”之机,陪吃、陪喝、陪玩,竭力讨好、巴结上级领导,以求升迁;有个别干部则在“陪会”之场,高颂上级领导干部关心基层、关爱下属、发言讲话之好,让其满怀欢喜而来、满载欣悦而去,如此等。
惟命是从是指个别干部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本位”思想,面对上级部门及其领导,唯命是从,唯上是好,马首是瞻。一方面,在“陪会”过程中,个别干部表面上看具有绝对的服从意识和忠诚品格,但事实上“貌恭而不心服”,只是出于自身的晋级升迁都把控在上级领导的手里,因而“陪会”之举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由于权力的不对等,基层干部处在权力架构的底层,有的上级领导下基层主持会议自然而然享受着居高临下的氛围,基层干部必然产生畏惧之意,表现出毕恭毕敬、唯唯诺诺的姿态,这势必导致基层干部“陪会”之行实乃无奈之举。比如个别干部对各种会议的主题内容、安排部署、具体方案等都以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命令为基准,表面上认同,内心却存有异议;个别干部针对上级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指示大肆鼓吹,都冠以“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当作金科玉律,以绝对服从和绝对执行作为总方针和总原则,生怕领导不满意;有个别干部则在面对上级领导过程中,卑躬屈膝、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相”,而不是抱着尊重和尊敬的态度,平等待之。
个别干部不尚实干、竞相攀比,把“陪会”当作谋取政治资本、谋求晋级升迁的工具
不尚实干是指个别干部认为实干难以短时间出政绩,就在“陪”字上大做文章,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陪会”,以提升自身“成就感”。一方面,个别干部错误地认为“陪好”上级领导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无论会议有无关联或关联大小,都全程关注、全程陪同、全程服务,力求混个脸熟、套个近乎、留个印象,以求日后好受褒奖或升迁。这看似忙里忙外,实则“捧场”瞎忙,毫无实际意义和效用。另一方面,个别干部错误地把“陪会”当作工作,缺乏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决心,没有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精神,满足于各类开会和“陪会”,把开会和“陪会”看作是完成任务,至于当中如何执行及落实效果如何却漠不关心,以至于把自己锻炼成了“陪会官”“会议员”。比如个别干部整天琢磨开一个什么样的会议,以什么样的规格和形式,邀请哪些重要领导、如何排序出场等;有个别干部下基层开专项专题会走过场、喊口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个别干部穿梭于各大会议之上,对于会上完成了什么议题、部署了什么任务、出台了什么政策,不以为意,只关注领导是否在意和注意自身。
竞相攀比是指个别干部为了赢得面子,寻求平衡,竞相比较、竞相效仿,不管有无必要,随时出席各类各式会议。一方面,个别干部十分在意自己及部门的地位和分量,无论是一般性的工作会议,还是部门会议,抑或是研讨会、专题会、汇报会、鉴定会、开闭幕式等,都予以出席或“露脸”,以提高“身价”。另一方面,个别干部看着其他同级干部铆足劲头参加各项会议,以防自身“存在感”和“满足感”缺失,不管何种形式会议,皆盲目效仿,欣然前往,俨然成为了“陪会专业户”。比如有个别干部一出席会议,就要比拼规模大小、规格高低、排序先后、人数多少、“礼遇”好坏、“出镜率”高低;有个别干部看着其他同级干部奔赴会场,不管是否有关甚至“心累”,也盲目跟风,进去“捧场”,全然不顾自己手头的本职工作和日常事务。总而言之,个别基层干部俨然把“陪会”当作擦亮“名片”、博取面子的手段,全然不顾“里子”,毫无自我理性判断之意,却有“墙头草,随风倒”之举。
基层“陪会”现象反映出个别干部媚上畏上、浮躁虚荣的不良心态
当前,基层“陪会”现象作为一种作风病,并不鲜见,且呈现出上述表现形式。这些具体形式同样也折射出“陪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媚上畏上、浮躁虚荣的不良心态。
基层“陪会”现象的存在,不管表现为溜须拍马,还是曲意逢迎,其背后折射的都是媚上、畏上的不良心理。媚上的心理一旦形成,就极易导致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的“官帽”是上级领导给的,对权力的来源、获取和运用方式缺乏理性的认识,忘记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从而为了讨好上级领导,自觉地“陪会”,成为政治上的“糊涂虫”。“畏上”这是中国传统官僚等级观念的外化表现,多数普通官员在上级领导面前都是表现出敬畏和位卑的姿态,不敢得罪上级领导,把上级领导当作权威,继而产生一种害怕和畏惧之心。这种畏惧上级领导的不良心理既有源于权力不对等所产生的弱势心态,更有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对上级领导产生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一方面,上级领导由于在人事考核、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处置权和裁量权,不可避免地使基层干部对上级领导产生一种敬畏和惧怕之心。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养成的服从权威、尊崇权威的习惯致使普通基层干部在内心里有一层害怕和恐惧上层领导的观念,于是乎极不情愿地“陪会”,但“身在会场,心在天外”。
基层“陪会”现象的存在,无论表现为不崇尚实干,还是驰骛于虚功,其折射出的都是浮躁、虚荣的不良心理。“浮躁”心理在当下这种“快鱼吃慢鱼”的快节奏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普通百姓有之,基层党员干部也广为存在。这种作风不纯的表现,既有外在压力的催生,更反映出当下基层干部施政心态的失衡。这一方面在工作上表现为急功近利,只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事业上表现为急于脱颖而出,迫切期望快速成功和晋升;待人接物上表现为功利实用,只注重结果和效果而不顾过程和经历。作为“人上人”的为官从政者比起普通百姓更在乎颜面和脸面。可以说,虚荣心理是各级干部违法乱纪、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个别干部出于“颜面”问题,十分在意“官架子”。台上的干部主观认为台下参会人员都会报以仰视和敬畏之态,“虚荣感”和“自足感”油然而生;而台下个别干部,则认为“陪会”出场的领导越多,职权越高,会议规格越高,场面越大,越能提高“身价”、增添“光彩”。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导;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博士研究生黄清迎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 习近平:《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华网,2017年12月11日。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