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力戒文风中的形式主义

【摘要】当前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反映在文风中表现为文山会海、文牍主义、“文抄公”等。治理文风中的形式主义,要正本清源,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克服本领恐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问责与激励并行,以好的党风倡导优良文风。

【关键词】基层治理  文风  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带头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文风改进成效显著。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形式主义死灰复燃,开会、发文、要材料泛滥成灾,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力破文风中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是当务之急。

文山会海、文牍主义、“文抄公”逐渐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做法

文山会海。开会、讲话、发文件、作决议都是基层开展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和形式,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部门一把手整天会议缠身、沉溺于各类文件,无暇深入基层摸情况、搞排查、抓落实。据媒体报道,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年收到上级下发的文件就有3000多件,还要整合打包再下发各乡镇。一天算下来,一个科级单位不仅要接受十几份文件,还要下发两份文件。连篇累牍的文件、各种名目的会议,浪费了公共资源,降低了办事效率,助长了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

文牍主义。写材料、发文件是基层必要的行政工作,而文牍主义却强调“工作不够、材料来凑”,以虚假材料、层层发文来替代实际工作。2018年底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材料多、材料急令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一些上级单位下基层调研不注重实际工作的考核,更多的是“听汇报、看材料”,下级只能不断“造材料”填补实际工作的空白。在以材料“论英雄”“出政绩”的风气下,造“典型”、编“亮点”、说“瞎话”的“空心笔杆子”应运而生。这种“假大空”的文风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实干热情,实际工作只能在“文来文往”里空转,害人不浅。

“文抄公”。有媒体报道,近两年,不少基层的文件内容、宣传标语、领导讲话抄袭成风、大量雷同,“文抄公”频现。写材料、做总结,内容复制粘贴、东拼西凑、“依葫芦画瓢”,不管实际情况,改一下标题、换个名字,拿来就用,糊弄组织、愚弄百姓。这种不顾客观实际、机械照搬的做法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文风中形式主义抬头的根源:官僚主义、政绩观错位、本领恐慌、压力“甩锅”

官僚主义不除,形式主义难破。从党的历史上来看,形式主义的产生与官僚主义密不可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领导机关奉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下级官吏则大肆搞形式主义,迎合上级。当前一些基层干部沉溺于文山会海、醉心于文牍主义,与上级领导机关重形式轻实质、重过程轻结果、重表面轻落实有直接原因。至今仍有一些机关干部整天关在房子里写决议、作指示,下面的情况究竟怎么样、能不能执行,不去管。官僚主义不除,形式主义难破,不正文风难改。

政绩观错位,理想信念缺失。文风中形式主义现象抬头,说到底是一些领导干部脑袋里有“不正确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用痕迹管理代替扎实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藏矛盾和问题,主观主义、功利主义至上,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无休止地开会、作报告、写总结只是装腔作势“演”给上级看,内容千篇一律、乏善可陈、不分析问题,更提不出具体对策。公文、宣传标语、年终总结、个人心得不顾客观实际、照搬照抄,把严肃的工作当儿戏。

本领恐慌、懒政怠政。在党内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本领恐慌依旧存在。布置工作靠连篇累牍的开会发文、落实任务靠编数据造材料,一切文字工作由秘书代劳,这些不仅是机关干部懒政怠政的表现,更是本领恐慌的真实反映。在基层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群众工作开展困难,更缺少担当作为的勇气和狠抓落实的干劲,最终必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压力“甩锅”,滥用追责。基层是各项政令落实的关键。督查检查考核是保障政策落实的必要手段,问责是管理干部、压实责任的必要举措。但不少部门将上面布置的任务通过开会、发文层层甩下去,最终甩给基层,推卸责任,做“太平官”。更可怕的是,上面下达任务,中间层层加码,动辄就要基层一把手签“责任状”,动不动就采取“一票否决”,有些基层干部辛苦一年,却因“一票否决”背上处分,伤透了心。“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基层干部有时因压力过大、检查过频、名目繁多只能瞎对付,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加强政治建设,克服本领恐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根除文风中的形式主义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是把紧“思想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养正气、祛邪气。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党内民主,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障每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实现党内平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三是抓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带头同歪风邪气作斗争,以上率下精简会议、发文,厉行勤俭节约,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扎实带动文风转变。

克服本领恐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要加强学习,在全党营造干中学、学中干的风气,既学有字之书,又学无字之书;既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又学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既学党史、国史、世界史,又要了解当下把握时代脉搏,始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二要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态度,下基层不是做给上级看、也不是演给群众看,而是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其次要掌握正确调查方法,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真实创新的调研报告,避免同质化、重复性、形式化。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主动当百姓的“贴心人”,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制定文件要真实反映百姓的心声,回应百姓的期待,多些“乡土气”,避免假大空。四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党风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问责与激励并行。一是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个别地方的督查模式仍习惯于要材料、看报表、听汇报,几乎是“从领导到领导”,很少听民众评价。完善基层督查考核办法,要多问计于民,加强民众监督,提高民主评议在督查考核中的占比。二是实施精准问责,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问责是为了督促广大干部更好地落实工作、真抓实干,而不是上级部门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的借口。要将容错纠错机制具体化,做好“三个区分”,解决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的问题。三是理顺权责关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推行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加大对基层权力的下放,保障基层干部看得见的权和物,落实中央通知精神,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要充分发挥广大一线干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研究项目“‘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KSJ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庆智:《官场文风改革关乎党风政风改善》,《人民论坛》,2018年第10期。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形式主义   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