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的参与目的和利益诉求,代表了网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对于突发舆情事件,政府要及时作出回应,妥善进行舆情疏导,关注民众所需,善于分析事件背后的矛盾和利益分配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众利益,在制度体系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 利益诉求 网络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舆情是网民关注某一热点事件形成的网络聚众效应,具有直接交互、广泛多元、隐蔽突发等特点。如今,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思潮的日益活跃,网络舆情也在不断变化。引发网络舆情的因素是多元的,探究其内在成因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对于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折射出网民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参与心态
如今,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舆情的频繁出现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公众的关注点也随着舆情的更替而不断改变,由此引发的各种热议话题从未停止。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的参与目的和利益诉求,代表了网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可以说,网络舆情是大众对利益诉求的另一重表达。
当前,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文化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拓展新的空间和渠道便成为满足现代人需求、推动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是由信息技术构建的社会生态体系,为人类打造了别样的生活体验空间。通过这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均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言行举止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人们对国家、世界、个人生活的不同看法,也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国家的决策。
只有适应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群体,人们才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物质需求提升的同时,公众的网络参与意愿也更加强烈,他们渴望通过网络发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此,网络平台为网民自由表达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由此形成了网络舆论阵地。
网络舆情反映着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当代社会,民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矛盾的产生,在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特别是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下,不同群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并通过网络宣泄不满。随着关注度的提升,一些社会问题很容易在网民的热搜和讨论中形成舆论风波;随着事件的发酵,持不同观点的利益主体往往各执一词,也必然会因意见分歧引发矛盾乃至对抗。
网络舆情体现了人们在价值追求方面的新变化。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得到了极大改变,网络舆情尤能反映网民的这种心态变化。在网络普及的初始阶段,人们对网络空间保持着新鲜感,对舆情事件的讨论缺乏客观性。由于价值尺度还不是十分明晰,人们往往容易被某些错误言论左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与居民生活早已融为一体,人们看待问题变得更加理性,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例如2018年,中国队冲击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再次失利。以往国足比赛都是舆情热点,每次国足失利都要承受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这次国足依然没能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球迷心态更显冷静,没有发生聚众闹事等恶性治安事件,网络上对某些球员的口诛笔伐也有所减少,这说明网民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这次失利,更愿意为中国足球发展的体制和梯队基础建设献计献策。如何让中国足球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成为网民热议的主题,这也显示出网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
网络舆情疏导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众利益,在制度体系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民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舆情事件的频发,这就对网络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如果仅仅依靠制度约束,是无益于网络治理的。只有通过有效引导、耐心倾听民众意见并加以整改,才能使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解决。对于突发舆情事件,政府要及时作出回应,妥善进行舆情疏导,关注民众所需,善于分析事件背后的矛盾和利益分配问题,以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第一,网络舆情疏导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众利益。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突发舆情事件,加大了政府网络治理的难度。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政府对网络管理重视度不够、治理方式陈旧保守,就难以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及时处理、回应事件,就会导致舆情不断发酵,引发网民的不满和不信任。反应不够迅速、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矛盾得不到缓解等问题,从侧面说明了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的不到位和机制的不健全。对此,我们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舆情引导能力。管理部门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解决问题,而是要倾听网民的诉求,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众的利益,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二,在制度体系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从众多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事件来看,利益失衡带来的矛盾冲突是主要问题。对此,管理机构要有一个清晰的审视判断,寻找问题根源,妥善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反思舆情事件背后的动因,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反思和民意反馈更好地构建网络管理体系。
首先,倡导公平正义,并使之成为全体民众一致践行的价值准则,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彰显公平正义,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
其次,加强网络监管,强化制度保障。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保障,各行各业才能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网络治理也是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清朗的网络空间离不开健全的网络监管体系,良好的网络生态需要网民自觉遵守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28日。
③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6年4月26日。
④向加吾、许屹山:《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要素、生命周期与传播效应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18年第11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