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关系自古就是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以“亲”“清”二字定调新型政商关系,言简意赅地对其形态与内涵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诠释。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又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带着这个课题,永州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处干班学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
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永州市紧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个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取得良好成效,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和特色。
(一)观念换了,高位推进有新思路。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扶持,“亲”“清”二字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共识,成为政商双方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品质活力新永州建设的“第一工程”,作为园区发展的“第一菜单”,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第一手段”来抓,不断以思维创新破解前进中的难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开放崛起、优化服务的有效举措,民营经济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和释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9186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8387户,非公类占各类市场主体的比重达98%,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943.82亿元,贡献了54.6%的经济增加值、60.8%的税金、90%的就业岗位。
(二)办事快了,提速增效有新举措。 在全省率先同步推动市县(区)两级行政审批第三方评估,率先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全面下沉“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精简放权动真格。 坚持按年度发布权力清单,力推“三清单一目录”制度建设。市政府工作部门保留行政职权2406项、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缩减至90项,是全省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简政放权力度最大的市。政务公开有突破。 对应进驻市政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企业注册登记的服务类项目共计178项,全部进驻市政务中心,对接网上审批和监察系统,并将52项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清单,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四同”。行政提效见实绩 。出台《永州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推行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政务中心办事时限平均为7.72日,比平均法定时限提速11.6日。
(三)负担轻了,企业减负有新成效。 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积极主动为企业减负排忧。从入企检查上减负。 严格落实《永州市规范对企业和重点项目检查行为的若干规定》及“企业宁静日”、常规检查年度计划制、同城一家一次检查和检查备案制等涉企检查制度,相关部门涉企检查必须事先到优化办备案。从涉企税费上减负。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4+6”系列减税政策,去年全市共减免各项税收13.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3.86亿元;依法减免小微企业、创新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各项税收1.25亿元;减免企业项目报建等各类收费1.08亿元。从企业社保上减负 。实行企业养老保险费阶段性降低缴费比率,单位缴费比例统一由20%降低为19%;企业失业保险总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费率由1.35%降至1.11%。如祁阳县为县内企业向省人社主管部门打捆申请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每年为企业节省社保成本1200万元以上。
(四)作风转了,营商环境有新气象。 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主动作为,主动服务,既有利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从严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企业服务全覆盖。 对企业的服务逐步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有求必应的“保姆式”服务提升为贴心周到的“母亲式”服务。祁阳县为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交通出行难的问题,开通7条经开区新区到乡镇的员工上下班接送专线和2条夜班公交专线。精准帮扶解难题。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市、县两级均选择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帮扶对象,实行“五个一”的帮扶机制(一个企业,明确一名领导,确定一个后盾单位,成立一个帮扶工作小组,制定一个帮扶方案),实行对口帮扶。政法护航保平安。 市里出台了《全市政法机关优化发展环境“十必须”、“十不准”》,服务经济发展。全市共选拔16家优秀律师事务所和137名律师组建律师服务团,建立13家律师服务联系点,对重点扶持的园区实行法律体检和全程跟踪法律服务。开展“三强”(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开展专项整治,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政商关系仍有误区
政商关系既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又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更是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关系。综观历史经验,在政商这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尽管“一个巴掌拍不响”,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政府,性质的走向及结果取决于“官”。因此,本课题组在分析政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时,着眼点放在政府和“官员”方面。通过调研分析,当前我市政商关系总体上是好的,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从部分受访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近年来纪检部门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我市政商关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唯“清”而不“亲”。 有的在与民营企业交往过程中,存在“清清白白”的“为官不为”现象。这部分人主要是在中央反腐高压态势下“不敢腐”,慑于“清”而慎于“亲”,从而唯“清”不“亲”、重“清”疏“亲”、舍“亲”保“清”,在与企业家打交道时慎之又慎,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偶有走“背对着背”的极端现象,不吃、不拿、也不办事,影响了正常交往的政商关系。主要表现为:庸政、懒政、怠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不卡、不帮、也不担责,不能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个别企业反映,虽然“放管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所成效,但后置审批事项仍然较多,多数审批层级过高,不少单位没有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要求,对集中办件授权不充分,加之有的部门之间政务平台互不兼容,无法真正实现并联审批、快捷审批目的,政务服务中心成了“收发室”。如某县一企业主反映,在办理规划、房产等手续时,需要20多个部门签字盖章,窗口多、签字部门多、办理周期长,某个环节出点小疵漏,就出现卡壳现象。还有个别受访企业反映,现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就是事难办”,有些是县委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或印发会议纪要的,个别部门仍不担当、不作为,还必须要领导签字,人为导致审批时间拖长,甚至搞程序倒置,书记县长签字了,局长才签字,然后中层干部才签字落实。如某县一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反映,两年前县长就组织相关单位到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企业用地问题,但该公司负责人至今拿着会议纪要发愁,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生产用地至今不知在哪里。这类现象产生的后果,必然是挫伤民营企业投资人创业的积极性,损害企业利益,贻误发展良机,破坏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本地区的改革发展大局。
(二)只“亲”而不“清”。 有的在与民营企业交往过程中,存在“亲亲热热”的“勾肩搭背”现象。这部分人主要是打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旗号,“亲”“清”混淆不清,想“亲”但又想游离于“清”,以“亲”之名谋取个人之利益。主要表现为: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利益不讲规矩、讲亲近不讲底线,在与企业家交往中称兄道弟,搞“利益捆绑”,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必然是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不“亲”更不“清”。 有的在与民营企业交往过程中,存在“不亲不清”的“唯我独尊”现象。这部分人主要是理想信念丧失,政治上的蜕化,信仰上的变质,在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错把公权当私权,将公权力当成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要表现为:用所掌握的权力谋个人之私、图一己之利,吃拿卡要、中饱私囊、贪图享受,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必然是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本地区的政治生态。
三、“亲”“清”定位指明方向
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开放崛起的关键时期,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教育,点亮亲清关系的“指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企业家的告戒,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交往提出了明确的遵循。一方面,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既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又要同民营企业家保持清白、纯洁的关系,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守法诚信教育和致富思源教育,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又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二)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商领域的“边界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可见,厘清政商领域“边界线”十分紧要,亟需建构一整套常态化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要依法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大力推崇“只跑一次路”“就近一次办”,加快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的重点放在依法监管、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消除寻租腐败机会,从源头上防止围绕“权”和“钱”滋生的腐败。要健全和完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哪些应该为、哪些不能为、哪些必须为,明确企业除了政府禁止的事项外,其他都可以为,都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
(三)强化公平意识,提升亲商安商的“软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为此,思想上要重商,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对所有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服务上要主动,大力倡导“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理念,实施“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承诺体系;沟通上要及时,进一步健全市、县(区)领导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等人士交朋友制度,搭建政商之间公开、规范、合理的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努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察、审计、财政、工信、商务等部门与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机制,推动相关政策、扶持资金、重大项目等落地落实。
(四)严肃纪律规矩,构筑行之有效的“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违纪违法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首先要强化底线思维。“官”“商”交往要有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坚守为人做官的底线,不“绕红灯”、不“闯禁区”。要强化执行力建设。对执行党纪政令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对求稳怕乱“做样子”、只说不动“唱调子”、庸碌无为“混日子”、遇到问题“绕弯子”、不敢担当“撂挑子”的,对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推诿拖拉、态度生硬的,一律严肃问责。要健全容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出台支持保护干部履职担当干事创业容错纠错相关办法,细化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要坚持惩治腐败“零容忍”。突出“关键部门”、“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抓早抓小,坚决铲除“官商勾结”这个毒瘤,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切实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张少宣 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