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阅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性工程,整体有效的推进这项工程,将会对学校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影响学校整体有效推进阅读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机制建立、氛围营造、课程与活动开展、阅读研究、评价激励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校;课外阅读;整体;有效
阅读,作为一种传承文明、启智育德的重要方式,对于个人的精神成长、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对于阅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然而,当前学校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着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质量低下、阅读投入太少等情况。学校干部、教师和家长的阅读情况也不太理想。作为以“立德树人”为己命的学校,在教育中缺少阅读这种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参与,很难想象它有着真正的教育。为此,学校有必要把阅读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结合自身特点,整体和有效地推进阅读建设。
一、提高统一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对于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基于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环境以及态度等往往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认识。学校要整体和有效地推进阅读建设,势必解决这一“个性化”问题。只有“同心”才能“同德”,也只有“同心”才会有“协力”,让全校师生和干部达成一种高度的共识,这是学校推进课外阅读建设的首要前提。
要统一认识,就学校而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习培训。充分利用会议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阅读案例、关于阅读的经典认识陈述等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开设讲座以及视频观摩等;二是学校师生、干部和家长的切身感悟分享。对于学习和分享,不能泛泛而谈,要特别注意师生和干部对阅读认识中的主要“矛盾点”来加以针对性进行。比如,一些老师甚至干部认为阅读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影响教学质量;阅读是语文的事与自己所教等学科关系不大;阅读时间长见效慢等等。这些“矛盾点”解决得越多,就越容易在达成一种共识,从而促进阅读建设的顺利推进。
此外,还应明确并强化一种阅读的“三个主体”意识,即阅读的主体不仅限于学生,也包括教师和领导干部,只有这样,阅读才会在校园里产生一种全面的“共振”。
阅读的整体推进,离不开好的组织领导。在这一点上,不是成立一个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即可,这往往是形式上的。要真正做好对阅读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干部应真正参与进来,以身作则,有效激励。同时,在组织和领导过程中,还应有一种“专家”和“全体”意识。“专家”意识,即要充分尊重对阅读有着较深体验和感悟的人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唯上论”,这样做,能较好地规避决策中的片面、肤浅和简单粗暴。而“全体”意识,则指在组织和领导中,应有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的干部和老师参加,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做到阅读建设的整体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建立长效机制,科学持续推进
课外阅读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时间来沉淀方见其成效的工程。学校要推动阅读建设,不能把它当做一次大型的活动,或者一次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来抓,这样做,只会导致阅读建设的简单化、形式化,使阅读过程缺少了最应该具有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把阅读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抓实抓细,让它生根、发芽、壮大。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合理的机制,保障阅读建设整体、有效、持续、稳定地向前运行。
机制的建立,不能凭空想象,而应对影响阅读建设的诸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主要因素,来加以针对性的建立。比如,阅读的目标和计划;阅读的研究;师生、干部和家长阅读的推进;阅读课程和活动的推进、各学科的阅读推进;学生、教师、干部这三个主体的阅读评测与激励等。只有保障这些方面的科学有效运行,才能形成一种推动阅读向前的合力。
三、加强基础建设,营造书香氛围
加强阅读的基础硬件建设,是学校推进阅读的重要一环。图书馆、阅览室书籍刊物的大量丰富、阅读沙龙室、校园书吧、教室读书角、阅读展板、微信公众号阅读专栏等的设立,既是对学校重视阅读的宣传,也为师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还营造了一种书香氛围。
这项工作,涉及到经费问题。对此,学校应想办法筹措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阅读基础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认真论证,严格审核,减少资金浪费;对于阅读环境的打造,应充分考虑校园环境实际和学校文化特点,努力做到科学统一,切忌成为一个物件堆积的“大杂烩”;图书馆、阅览室和沙龙室不能只是图书的存放和管理,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它们鲜活生动起来。
四、开设阅读课程,丰富阅读活动
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课程,一项活动,有没有纳入学校的常规课程,往往影响着人们对这项活动的价值判断和重视程度。而进入了课程,也意味着该项活动进入了规范有序、持续深入的发展通道。阅读作为一种心理感知、理解、体验、迁移应用的活动,以真正的教育眼光来看,其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并不亚于其它课程,甚至比大多数课程更有价值。没有课堂上的师生阅读共鸣,学生在阅读上很难得到系统性的源源不断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开设专门的阅读课(非语文学科阅读)势成必然。
此外,从语文学科教学来讲,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也很有必要。当前的语文教材内容,虽以主题编排,意在引导。但文章短小,意蕴单薄,许多都为作者的“即兴”或“应景”之作,缺乏丰盛的心灵营养,同时,也因为其长期的固定不变,缺少与时代“无缝链接”的鲜活性。而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对这些课文也更多是流于一种行文上的技巧分析和感悟上蜻蜓点水似的讲解,对于文章那些可以尽情延展和深入的关键节点,也大都以答案从一两位学生口中说出而结束,对于他们而言,辛苦备好的课堂流程,远远重要于让学生们停下来的内心体验。而以课外作品为主的阅读课程,其则会因为内容的丰满、阅读视觉的多维、闲暇阅读时较为深厚的心理体验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言说空间,从而体验到思想和情感尽情驰骋带来的快乐。
除了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还应积极开展演讲、朗诵、征文、编报、沙龙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参与意识和阅读自信。这些活动,不能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现平台,选拔择优,往往意味着的是对于“大多数”的放弃。因此,开展这些活动,一定要注重普遍性,基于此种情况,大多数的活动可在班内自主进行。
五、加强阅读研究,提升阅读效率
学校的整体阅读建设,不像日常的个人阅读,随性、简单和直接,它涉及的因素众多,而师生的时间又相对有限,同时,在阅读的推进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学校应大力加强对阅读的研究,整合各种因素,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整体阅读效率。
这种研究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课题研究的现实问题导向、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系统性、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和深入分析等要素,可以有效保证研究的质量和现实意义。在课题的设置上,首先确立整体阅读建设的大课题,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深入分析,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微课题,从而做到层层统领,逐步深入,从而让各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六、注重测评激励,发现阅读之美
阅读,就像一次路途漫长的跋涉,永无止境。学校的阅读建设,就是一个让师生、干部和家长们的阅读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更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读”到“内心体验”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变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除了对阅读建设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师生干部和家长们的阅读量,阅读习作数量、活动的参与人数等进行必要的量化测评之外,更应注重对师生和家长在“读”上的激励与肯定。凡有所读,皆会有收获。在《西游记》中,一个小学生读出了孙悟空的勇敢无畏而心生敬意,和一个老师读出了他的意志不够坚定而给予批判同等重要,因为,他们从自身情况出发,在阅读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对读者在阅读中经行的心路历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必然使他们在以后更加钟情于阅读也更倾心于思考。
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去发现和大力宣传各种师生、干部和家长阅读之美,因为,这些身边的“现身说法”,因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对人所产生的激励和影响往往胜过“别处”的阅读风景。
(作者单位: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