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道,“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这段讲话中提到的17部经典著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商务印书馆穷数代人之功,精心打造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把这些优秀著作悉数选入其中,并加以准确的翻译,使之成为滋养国内读者的思想甘泉。这套出版数量达700种的丛书自上世纪80年代初确定设计风格后,持续以醒目的彩虹色作为学科分类的标志——橙色的哲学、黄色的历史地理学、绿色的政治法律社会学、蓝色的经济学和绛色的语言学……其所形成的彩虹墙早已成为各大书店和学者书房的标志性陈列,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成长记忆。
工匠精神锻造精品
奠基中国现代学术
1981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商务印书馆以先行者的勇气率先结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所收书目均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关闭许久的、向世界开放的窗口。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原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发刊词中说道:“通过这些著作,人们有可能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汉译名著”是改革开放在学术出版和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迄今,这套书已出版逾700种之巨,凝聚了几代学人的心血,也滋养了几代读者。
“满足学术界学术研究的需要”是商务印书馆一直引以为己责的使命。“汉译名著”丛书中很多著作都成为高校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学者的科研资料。商务印书馆的译著也对深化国内各种学术讨论推动巨大。40年来,“汉译名著”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选题和出版规划,始终紧紧跟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提供学术借鉴和理论滋养。丛书促进了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
丛书的出版还促进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评价说:“可以说,对于推动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恐怕它的作用完全不亚于一个社会科学的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翻译工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被誉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出版业也难免遭遇巨大的冲击和激荡,但“汉译名著”丛书始终秉持稳健、执着和坚韧的原则。第六辑、第七辑、第八辑……第十七辑,这棵根益深、叶益茂的大树既不“随风倒”,也不“朝钱看”;既不随波逐流地迎合市场,又勇于直面市场的竞争。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基础上,经典与品质的理念和实践,即选目的经典性和译文的高品质,早已成为“汉译名著”以不变应万变的立根之基。
有千年的著作,没有千年的译作。由于不同时代的文风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会随着学术进步有所深入和侧重变化,因此,同样的经典原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译本,是保持译著生命力的必要之举。经典重译是商务译著的一大特色,不少经典著作都经过了一再修订乃至一译再译的过程。此外,以“汉译名著”的经典著作为基础,汇集并扩充出版经典思想和学术大师的全集或文集。目前已经出版的“大师文集”系列有《卢梭全集》《罗素文集》《托克维尔文集》《大卫·李嘉图全集》《海德格尔文集》《斯宾诺莎文集》等。“大师文集”系列是对“汉译名著”的另一维度的综合,它标志着国内对西学的研究和出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忘出版初衷
重衔文化使命
“汉译名著”始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必将在新时代展现新的价值,发挥新的作用。为此,新时代的“汉译名著”出版至少将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
其一,以世界的眼光,展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和文化是把人类连接起来的天然纽带,人类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代代相传,才有共创共享的文明成果。从历史的视角看,“汉译名著”是应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之需而生,选目重点在于开启现代社会之门的西方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果而兼顾其他,这是合适和合理的,也确实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汉译名著”的出版在继承传统思路的同时,更要充分展示各民族和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充分展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近年来,“汉译名著”在选目方面更多地关注非西方世界的经典作品,重在向世人表现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传播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揭示知识连接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这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其二,以时代之需,促现代经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有一代的学问。“汉译名著”以往的选目偏重古代、古典和近代的作品,对于在时间上与现实更近、联系更紧的现代作品则稍嫌谨慎。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近代作品,“挖掘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当代”,“汉译名著”在继续出版古代和近代经典的同时,要加大现当代经典的出版力度,以适应新时代读者需求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实际上,近些年来,作为“汉译名著”的补充,商务已经开始出版更着眼于现当代学术进展的“现代性研究译丛”“文化和传播译丛”和“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等,更多地译介与时代结合更紧密的各种新思潮。
其三,以新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科领域。“汉译名著”以往注重传统学科及其经典,即以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为主,不仅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清晰地标注人类知识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这是有先见之明和符合时代之需的,“汉译名著”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好评。20世纪以来,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不断涌现,传统学科也不断生成新的侧重各异的分支,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伴随而生的新思想、新思维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汉译名著”也自然应该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扩大选题范围,拓展学科领域,尤其是科技思想、教育理论、艺术思想、自然史和城市与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在科技思想方面,有关科技史、科技与人文、科学哲学等领域对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著作,商务印书馆会加大翻译和出版力度。
其四,以新技术为支撑,实现全媒体出版。面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之需,“汉译名著”顺应科技革命发展的新趋势,以媒体融合的新思路,实现全媒体出版。2014年,“汉译名著”作为纸电同步出版的重点标志性项目,在亚马逊电子书上线,迈出了全媒体出版的第一步;紧接着开发“汉译名著”主题检索数据库,其中基础数据库已经完成,主题检索功能也已接近完成;目前,更具服务功能的知识服务平台即将投入运营,在知识服务平台上,“汉译名著”可以听(听书),可以看(名家讲解视频),读者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内容建设,进行互动等。
自信的中国人在以更开放和更理性的心态吸收、借鉴全人类的精神成果。“汉译名著”的诸多新品种也反映出中国人文社科学界的研究触角在各学术领域中的拓广和加深,体现出中国学术界站在本土立场上对人类文明的理解。
(作者为商务印书馆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