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秉持雄心壮志:大国青年该有的模样

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历史际遇。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青春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是当代青年最大的人生际遇,大国青年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称谓。

立大志,方能兴大业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大志与大业是几千年人类文明探求的命题,也是唯物史观对人生选择的基本要求。在唯物史观前,人类社会被认为是杂乱无章的。如果说有规律可循也是绝对精神运动或英雄人物创造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和社会、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实的生命个体和现实社会之间是有机统一的。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人在历史面前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外化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主观能动性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相一致就是大志。

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起点。这个历史起点内涵了民族救亡图存、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三个基本向度关联互动、聚焦现实的逻辑关系。近代以来,一代代进步青年以担当救国、富国和强国的民族大任之雄心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急先锋作用。

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当代青年立什么志,决定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人的共同理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构过程。在奋斗的大军中,没有了青年,历史的主体必将断代,社会发展必将断层,未来的动力也必将缺失。同样,没有青春梦支撑的中国梦也不会持久。这就是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逻辑所在。

落平庸,则会迷失方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用这句话调侃理想的价值,渴望沉浸在理想的丰富多彩中。然而,一旦坠落于平庸中,不知有多少人又被无聊无助的烦恼所困扰。历史上,精神与物质同行,繁华与浮华同在,崇高与平庸共生。感觉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庸俗的生活和对庸俗生活选择的崇拜并不鲜见。一些人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曲解为“为人民币服务”,将人生的追求定格在快乐每一天,把崇高视为远离的对象。

甘于平庸必将导致人生方向感迷失、意义感缺失。人在路途中,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前行路上,迷失方向是最痛苦的。同样,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人将追求意义感作为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价值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意义感缺失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方向指明了未来去哪里,意义明确了存在的价值。

甘于平庸是自我主体性不强的表现。青年的阶段性特征是青春如火、激情澎湃。如果陷入物质富足后的安逸状态、对各种矛盾熟视无睹的佛系心态、消费至上的索取心理、众生喧哗的娱乐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一切跟着低俗、粗俗和庸俗走,那青春的火焰如何点燃,青年的激情如何勃发?一旦自我被世俗的不良风气所困扰,不关注关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青年的自我主体性必将遗失殆尽。

持壮志,与时代同行

教育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我国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重要支撑。只有强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国青年。

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即是立大志的过程。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是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想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走向,关键是探讨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和教育方略。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教育轻价值观教育的传统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在立什么德的问题上,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统一,将个人品德养成融入到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之中。在树什么人的问题上,坚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统一,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文化陶冶、制度安排等各环节之中。

当务之急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释中国问题的新理论。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认清中国发展大势的过程。认清大势,方能明确发展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长效机制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立大志需要从儿童抓起并融入到青年成长的各个阶段、发展的各个环节。把各阶段的教育衔接起来,把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统一起来,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导师,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生活化的方式影响到子女的人生选择,因而重视家庭教育势在必行。教师是儿童与少年成长中的精神示范,教师言传身教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生目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是青少年的榜样和偶像,发挥其正能量,避免其负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值得重视的新课题。文化导向形成的环境氛围在润物无声中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04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思政教育   青年   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