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习是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岗位实际,认识社会、锻炼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对于实习,一些大学生还存在包括重功利、重形式等在内的认识误区,以及包括陷于事务工作、缺乏敬业精神等在内的实践误区。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统筹协调、共同发力,真正解决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实习 认识误区 实践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实习是大学生步入职场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和阶段。应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实习,然而,由于实习人数众多、实习岗位分散、学校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不少大学生对实习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分析这些误区并寻求解决之道,对青年成长成才、强化高校立德树人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大学生实习的认识误区:重功利、轻价值;重业务、轻道德;重形式、轻内容
重功利、轻价值。部分大学生在找实习岗位时,不是从能否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增强自己的素质出发作选择,而是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比如,一些大学生找实习,只考察实习单位是否是大公司、大企业;首先要确认的不是实习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是否能锻炼人,而是看这个岗位是否留人、待遇如何;更多考虑的是实习工资或者实习条件等。如果不是大公司以及单位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确定,还有实习待遇不高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可能成为大学生不予选择实习单位的理由。这就说明一些大学生从思想上误读、忽视了实习的意义和价值,陷入实习的思想误区。实习的真正价值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寻找自我的社会价值。选择大公司、好待遇并没有错,但仅仅侧重经济利益和功利因素,而忽视实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会让自己在思想上松懈,也难以达成良好的实习效果。
重业务、轻道德。有些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和意向的选择动机上,十分注重与自己的专业是否相符,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否相契合,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考量。如果实习的公司和岗位与自己的专业及职业理想直接相关,自己在认识上就会更加重视实习的过程与效果。但是如果仅仅考虑专业和业务,就会忽视实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职业道德的培育。实习不仅是学生学习从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场所。但是个别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注重业务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养成。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学生从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均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重形式、轻内容。在现实中,由于一些大学生在观念上对实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上一些学校和实习单位缺乏及时的沟通,实习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监管不到位,使大学生在实习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认识误区。在心态上,一些大学生把社会实践当作一种负担,认为实习不是正式工作,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个别大学生觉得,实习中多干少干一个样,不想付出太多。因此,部分大学生在实习中走过场、走形式的心态蔓延,把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都变成一种形式化和模式化的东西,而忽略了实习的根本任务和内容要求。实习的根本任务是将所学知识扎扎实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实习的内容也就是将实习任务具体化和实践化,需要脚踏实地地完成具体工作,而形式主义实习与这些内容却格格不入。
大学生实习的实践误区:陷于事务工作,忽视经验总结;存在失信行为,轻视能力提升;存在懒散行为,缺乏敬业精神
陷于事务工作,忽视经验总结。一般实习岗位大多都会安排实习生做一些基础性的、繁琐性的事务工作,比如,打扫办公室卫生、收发快递、复印文件、会议接待、抄写资料等。有些大学生认为这些琐碎工作毫无价值和意义,得不到锻炼,也学不到东西。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觉得这些简单工作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不屑于做这些小事,认为陷于事务性工作是“低值实习”。其实,最基础最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也是锻炼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磨砺品性的重要方式。用人单位考察员工,不仅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更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能主动坚持做好基础的繁琐性工作,也可以体现出大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仅如此,从经常性、基础性的事务工作中,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上升为经验和理论,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是对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法的应用。而有些大学生却仅仅陷于事务性工作,不做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没有真正发挥实习的作用和价值。
存在失信行为,轻视能力提升。部分大学生认为实习无非是学校或上级部门安排的一项教学任务,不必认真去对待,简单应付就行。有些大学生还认为,实习只是为了拿学分,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并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一些同学中间会发生虚构实习经历、谎报实习时长、抄袭他人实习报告等不端行为,甚至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实习经历”去开虚假证明,或花钱去买“实习证明”,实习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其实,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独当一面的一次锻炼机会,也可以说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来试错的机会。实习生就像未经检验的“商品”,要经过社会的磨练和检验才能成功“上市”。实习重点并不在于学什么特殊的技能,而在于学习职场的道德规则,如待人接物的礼貌、人际关系的和谐、行业伦理的诚信、企业文化的价值等。而在职场的规则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实习的必修课,应该学习的诚信品质没有学到,这是当前个别大学生实习行为的最大误区。一个人的诚信品质、友善沟通能力、不怕困难的毅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才是实习的价值所在,大学生实习不能轻视这些能力的提升和养成。
存在懒散行为,缺乏敬业精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娇气十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乐业敬业行为的缺失。有的大学生对实习岗位特别挑剔,专挑轻松的岗位来实习;有些大学生强调个性,不喜欢被约束,不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有些大学生不喜欢加班,不愿意多做一点超出份内的工作等。总之,稍有不如意,有些大学生就开始懈怠偷懒,怕苦怕累,不能坚持,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大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挑三拣四的行为,不仅让实习单位很无奈,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实际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职业素养、敬业精神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会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职业基础。
加强领导、健全管理、强化教育,多方联动避免大学生陷入实习误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首先要加强各级党委尤其是高校党委对大学生实习工作的领导。其次要建立稳定的领导机制和管理制度,保障大学生实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工作的指导。要坚持实行实习的双导师制,不仅要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实习导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还要聘请实习单位的领导、专家做学生的实习导师,在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达到预期实习目标。要增加企业对大学生实习指导的责任,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实习工作的认识,发挥企业在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方面的功能。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健全管理,规范行为。201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部门要把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及时表彰宣传实践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各高校要制订实践育人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效果”。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实习都提出了明确的项目和时间要求。按照意见精神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学校要制定学生实习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对实习工作和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其次,学校要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学生实习岗位职责要求制订具体考核方式和标准,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再次,要完善实习师资队伍的管理,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共同管理学生的实习。另外,还要完善相关实习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对违反规章制度、实习纪律以及实习协议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实习行为违规情节严重的,甚至失信违法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强化教育,提高认识。首先,要强化学校教育,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实习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和人的需要全面发展等。实习提供了丰富人生全面发展的舞台,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佳路径,大学生一定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实习对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强化社会教育,激发学生实习的内在动力。实习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习就是通过工作岗位建立起了与社会、与企业、与他人的联系与沟通,丰富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本质内涵。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岗位锤炼、导师指导、人际交往、文化熏陶等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大学生实习的热情和动力。最后,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百般呵护、凡事包办的做法,要更加侧重自立自强的教育,培养子女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多激励,增强他们实习的信心;在取得实习成绩时,家长要多引导,增强他们爱岗敬业的意识。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大学生在实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实习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纠正实习工作中的误区也需要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这不仅需要高校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高校实践实习育人工作。只有各个部门统筹协调、共同发力,才能促进形成实践实习育人的合作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孟珍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月敏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