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长沙、武汉、抚州、宜昌、黄石、株洲、景德镇等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涵养质量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黄冈、荆门、咸宁的城市生态涵养质量有待加强
·根据城市生态涵养质量综合排名,在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组2中,前三名城市分别为宜昌、常德和九江;组3中,抚州、黄石、株洲位列前三
·根据分组排名结果,在城市生态涵养质量基础能力方面,组1中长沙表现优异;组2中,宜昌、常德和九江在基础能力方面做得不错;组3中,黄石、抚州、株洲和景德镇名列前茅
·城市生态涵养质量创新能力方面,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组2中,宜昌、常德和九江的表现值得认同;组3中,抚州、黄石、萍乡和鹰潭名列前茅,表现令人满意
·按照城市生态涵养高质量发展能力分组排名结果,组1中长沙、武汉和南昌均表现优异;组2中,九江、常德和宜昌占据前三名;组3中,上饶、抚州和景德镇等城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也有较好表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6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梳理城市环境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治理理念、能力、体系、政治语境、政策路径、公民参与路径和生态治理绩效评价以及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市或地区可获得的生态数据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坚持以最适宜的指标来尽可能地实现以客观评价为导向,以数据的可获得性为前提,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来建立科学客观的地区或城市生态涵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脊骨”,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其不仅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因此,了解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生态涵养质量,对于促进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地区生态涵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生态涵养质量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邓燕红,2018)。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源头防范、过程治理、后果奖惩的系统工程,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资源损耗补偿、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都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制体系,形成更加严格、公平、可持续的社会规范和制度加以引导和实现(刘举科等,2018)。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理论指导,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等“八个观”。做好新时代城市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转化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生态城市或地区建设的生动实践成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城市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或地区的生态涵养质量是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产生的效果和结果,是生态治理能力在生态系统各个方面的反馈与结果。关于生态涵养及其衍生的概念,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的认识。笔者在综合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生态涵养质量的涵义进行界定。生态涵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的具体实践,指在保护生态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的前提下,注重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和宣传、引导,强化生态修复和水源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和后期管护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区域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着力保护、建设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最新的一种文明形态,考察城市或地区的生态涵养质量是推进地区或城市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态治理耦合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意蕴,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生态治理能力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必然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测评指标的构建逻辑
“质量”是一个与目标、资源、能力、过程、系统、结构等密切相关的概念,通常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或效果。结合生态涵养质量的概念分析,城市或地区的生态涵养质量是要从城市或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在保护生态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可能需要具备的能力、资源与过程来体现。在构建城市或地区生态涵养质量评价指标时,我们要先了解何为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构建。治理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从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对其进行考察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在治理能力方面拥有颇丰的研究成果,多是围绕某一要素展开探讨,鲜少进行系统性、层次性、条理性的分析。笔者在借鉴治理能力要素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分析的“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路径,从生态系统的“目标要素”“资源要素”和“过程要素”构建生态涵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回答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生态治理是如何发生和产生效果的以及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如何参与和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等,从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对城市或地区生态涵养质量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地分析与评价。
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过程有四类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第一类是治理主体,主要是国家但限于国家,地方政府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第二类是治理对象,即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他们既是生态治理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具有交互主体性;第三类是治理目标,主要是指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所要达成的效果,具体指对治理对象进行生态服务、生态教育和生态的法治化引导以及做好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等;第四类是治理资源,资源的丰富和协作化程度直接影响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在参与生态治理过程中可以动用的能量,资源越丰富、协作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在推进生态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主要实施者发起行动,还需要对象的积极响应,不仅需要政府制定实施与此相关的政策、规定、制度,同时还需要及时听取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评价、绿色生产评价和绿色生活评价。基于这些原因,本次指标的测量研究方法不仅包含客观数据,同时也包含通过采访和调查获得的主观数据。
测评结果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涵养质量综合排名
在此次测评中,我们通过对个别数据、城市角色定位、城市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 未来发展方向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重新组合,将具有相似特征(如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等)的城市归为同一组进行测评分析,共分为三个组(见表2)。聚类分组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分析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差异,更加合理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测评分析,使得排名结果、分析内容更加科学。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涵养质量综合排名中,长沙、武汉和抚州占据前三名,另一方面,黄冈、荆门、咸宁的城市生态涵养质量有待加强。另外,根据分组排名结果:在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其次为武汉和南昌;组2中,前三名城市分别为宜昌、常德和九江;组3中,抚州、黄石、株洲位列前三。
基础能力排名
基础(支撑)能力是指城市或地区在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为保障生态涵养质量需具备的基本价值导向和能力,包括生态教育、生态服务、生态法治化以及生态安全等。在城市生态涵养质量基础能力方面,根据分组排名结果,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武汉和南昌分别为第二名和第三名;组2中,宜昌、常德和九江占据前三名;组3中,黄石、抚州、株洲和景德镇名列前茅。
创新能力排名
创新能力是指为保障城市或地区生态涵养质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支持,包括资源配置和利用程度、区域合作的程度和区域间资源整合的程度等。在城市生态涵养质量创新能力方面,根据分组排名结果,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武汉和南昌分别为第二名和第三名;组2中,宜昌、常德和九江占据前三名;组3中,株洲、黄石、萍乡和鹰潭名列前茅。
高质量发展能力排名
高质量发展能力涉及生态治理实施从输入到输出良性运转的全过程,包括绿色政策制定、绿色政策执行、区域生态风险应变、多元协同治理、生态产业等内容。在城市生态涵养高质量发展能力方面,根据分组排名结果,组1中长沙排名第一,武汉和南昌分别为第二名和第三名;组2中,九江、常德和宜昌占据前三名;组3中,上饶、抚州和景德镇名列前茅。
(指标体系具体构成和计算过程,详细的数据结果排名,各城市生态涵养质量方面的创新经验等更多内容请见完整测评报告,如需完整报告请联系《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贾晓芬】
责编:杨 阳 /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