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创新。通过“淮水安澜”网络发帖分析发现,80%的群众信访和投诉与小区管理有关,关于业委会选举和自治的投诉占小区治理问题的50%以上。小区治理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痛点”,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和推进均指向小区业委会这一最终源头。
调研发现,小区业委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 “组建有所失序”。小区业委会选举问题突出,物业及相关利益群体拉票贿选、空口承诺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近90%的群众敢怒不敢言,给小区治理带来重大隐患。清江浦区辖76个社区,有641个小区(楼、大院),90%的业委会系自发组建,且在组建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很难有效介入。
二是“运行有所失灵”。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有的业委会运转良好有序,有的业委会形同虚设,有的业委会群众意见很大,个别业委会甚至出现恐吓等黑社会做法的倾向。
三是“管理有所失效”。 业委会缺乏有效参与小区治理的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问卷显示,仅有9.1%的居民对业委会服务“很满意”,70.3%的居民对业委会表示“很失望”。唯有党组织才有可能有效解决业主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由党的性质、党的宗旨所决定,是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最好体现。
内涵与特征
几个概念的界定。
社区党建。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首次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经近100年的演变,有关社区的概念已达140多种。在我国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提出并给予定义的。综上并结合淮安实际,我们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淮安市一般以“路”为界)内居住的基层行政治理的基本单位,是利益相关、目标相连、价值相系的生活共同体,以此基础开展的党建工作统称社区党建。
小区党建。小区是以生活商业配套为主要特征的,并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居民大片居住区域,小则数千、大则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是进入现代城市的标志。一些地方以此基础开展的党建统称为小区党建,因划分不具有行政意义的要求,小区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小区党建提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业委会党建。业主委员会,是具有房屋私人产权的业主为维护自身利益通过一定程序成立的居民自治组织,区域上以成型小区为单位,人群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大的小区可成立多个业委会,是具有一定属性的法定群众自治组织,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党建工作统称为业委会党建,它是城市社区党建的有效延伸。本课题探讨的即是小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建设问题。
困难与困惑
通过访谈法律专家、行业部门、部分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及部分业委会委员,发现党的领导介入小区业委会存在一些“棘手难题”。
一是法律法规难题。业主委员会是为了维护小区业主利益、监督物业管理公司运作,依法设立的民间组织,既不属于社团类,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类。地方政府可以给予指导和协助,但缺乏明确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法律法规依据。
二是利益诱惑难题。小区治理有着巨大的“利益蛋糕”,大的小区仅公共维修基金一项就可能达上亿元,除此之外还有物管费、广告费、停车费等等,有的业委会和物管公司“沆瀣一气”,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和社区党委“唱对台戏”,由于涉及巨大利益得失,治理规范面临很大难题。
三是有效覆盖难题。不少基层党员还担心,一旦推行党组织覆盖,一些地方会机械套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出现“同质化”做法,导致有形覆盖易、有效发挥作用难。
创新与探索
清江浦区以建强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为重要抓手,探索开展“四个重塑”建强小区支部行动,聚焦难题谋突破求实效。
“社区挑梁、街道撑腰”,重塑组织权威。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五级党组织架构,同步建立自下而上的小区治理网络,实现小区治理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始终在党的领导、党组织把控下稳步有序开展。社区党委全面摸排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户家庭、每名党员的基本信息,对641个小区分类制定治理方案,全区112个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包挂钩,指导推动社区亮明组织意图、表明群众立场,全面指导业委会选举、物业管理等小区治理工作。同时,在条件成熟的业委会、物业公司成立党支部,让党员在自治组织、管理组织中的话语权得到保证,强化党建引领下小区自治的政治优势政治作用。
“小事共参、大事会商”,重塑工作机制。在街道成立小区治理联席会,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与小区治理密切相关的住建、环卫、民政、司法、城管等职能部门作为联席会成员,全面指导街道范围内的小区治理工作。在社区成立小区治理指导委员会,由社区党委牵头,街道班子成员、物管办人员、社区党委成员、小区治理专家组成,具体指导小区治理工作,重点把关小区业委会业主代表候选人、业委会委员候选人等人选。在小区成立业委会的同时,同步成立小区治理监督委员会,各级“两代表一委员”、辖区民警、社区党委成员、业主代表广泛参与,全程监督业委会、物业公司规范行使职权。截止目前,业主代表党员比例达到35%。
“力量下沉,专业跟进”,重塑基础支撑。综合街道社区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幅度,稳步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为小区治理提供专业化力
量支撑。现有在职社区工作者,经考察合格纳入275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20人,将105名持有社区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梯度化培养使用。制定管理制度,统一由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工作者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岗、责、酬相称。实施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视联网全覆盖工程,两年来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在街道、社区、网格、小区、物业公司新装视频设备近1000台,通过视联系统引导解决各类诉求2000余件。
“组织吹哨、党员报到”,重塑先锋形象。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基础上,推行组织吹哨、党员报到,推动机关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主动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创新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党群代表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四方共治”模式,实施信息联合排查、问题共议联动会办、跟踪督查联手问效。推动资源力量在为民服务一线集聚,为120个成型小区、326个网格全面配置“一书记、一网格长、一民警、一网格员”。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工作,规定小区业委会委员、业主代表中的党员,必须参加小区治理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党组织有力引领下,40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认领岗位,全区360多个社会组织进驻社区为民服务。
成效与反响
党建创新引领小区治理创新,突出重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权威,实现小区治理有核心、有秩序、有力量。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了曹军华、郭仰京等一批先锋模范榜样和石塔湖小区、一号大院、财富广场、巨一首府、阳光苑等一批典型模范小区,广大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温暖温度。
一是切实改变了小区治理模式,实现小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多方共治的重大转变。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小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动力不足,参与自治议事决策能力不强,一些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往往将责任归咎于政府不作为。从小区治理着手破解难题,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小区治理格局,党组织统筹主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有效推动了社区治理主体的换身换位,并成立了全省首家业委会协会。发动200余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参选小区业委会主任,打造“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210余个,党员占业委会人数50%以上的小区162个。
二是有效抓住了小区治理关键,实现了小区党组织由辅助管理到牵头引领的重大转变。在条件成熟业委会、物业公司成立党支部;对条件不成熟的小区,通过联合组建、派遣党建指导员方式,加强业主委员会党组织的工作覆盖。支部建在小区,小区治理事务由党支部牵头处理,业委会、物业公司、片警、“两代表一委员”、小区党员、小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共同参与,党支部真正在基层一线、群众面前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树立形象。2019年以来,全区新成立或换届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均超过50%,召开各类协商会、恳谈会、座谈会500多场次,80%的自治问题在三天内得到回应。
三是全面激发了小区治理活力,实现了小区居民从置身事外到当家做主的重大转变。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员力量辐射到小区、楼栋,积极引导小区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2019年以来,全区140多名科级及以上党员干部参选进入小区业委会,2000多名普通党员成为小区业主代表,5200多名普通党员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工作。在小区居民的主动要求和积极配合下,全区已整顿问题较多业委会1个,稳妥完成20个小区业委会选举工作,引进更换不合格小区物业11个,有效推动了82个小区步入良性治理轨道。
认识与体会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聚焦“基层组织领不动、书记讲话没人听、党员参与不主动”等基层党建难题,重心向下发力,落实落细作为,生动的工作实践给当下基层党建创新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启示。
创新基层治理,必须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真正落实到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群众优势,对基层治理特别是小区治理起到引导、指导和向导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建强小区党支部,就是通过扩大组织覆盖,严密组织体系,从体制机制上全面加强党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进而发挥组织带组织、书记带党员、党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机关带基层等“五带”作用,把基层的各类资源集聚好、各方力量整合好、各种要素优化好,构建科学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活力涌现。
创新基层治理,必须把党领导下的工作机制完善建构到位。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小区治理的重要职责,党组织的领导有效嵌入到小区治理过程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话语权和权威性,进而改变各类组织互不隶属、平起平坐,又相互交织、平行并行的状态,依靠党的力量将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项工作、各类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协同发展、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创新基层治理,必须把党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贯彻到位。从党的历史来看,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支部建在小区、强在小区,同样具有实现党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绝对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小区建设看似是小事,在群众眼里是大事。以建强小区党支部为重要抓手,推动小区业委会规范有序运行,带来的效应变化是根本性的。推动小区治理科学化,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坚持维护小区居民的核心利益,必须形成齐抓共推小区工作的互动格局,在小区治理中让基层党组织说话有底气、领导有能力,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双落地。
【本文作者为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杨 阳 / 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