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会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父母的溺爱会造就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整个世界就是他,他就是个世界,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去同理、共情别人的感受的。另外,这样的孩子认为:一切都是我的,我是最重要的,我想要什么,我就要得到什么,我要星星,你就不能给我月亮。到了学校,到了团队里面,他同样是这样,要什么,大家必须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他就大哭大闹。
溺爱的教养跟暴力殊途同归,都是培养了欺凌的孩子。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到现在,生子女成为了社会的绝对主流,独生子女在人格养成方面与传统家庭中的孩子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出两个唯一:一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无论父母所付出代价的接受者,还是给予父母各种报的提供者,都集中在一个子女身上。二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子女与父母发生互动的对象始终是独生子女一人。“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更容易滋生溺爱的家庭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长辈的过分溺爱、层层保护,这种孩子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社会认知差,缺乏责任心,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可侵犯,如果有同学冒犯了自己,则一定睚眦必报,痛下狠手。要是再结交一些气味相投的朋友,这种孩子就很可能发展成学校的“小霸王”,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父母给孩子恰当的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才能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呢?
(1)不要一切以孩子为焦点。
父母和祖辈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父母应有意识地消除孩子在家庭中的优越感,要教育孩子在家庭中把自己放在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尊重和关心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2)避免隔代溺爱。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倾向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父母应该和老人沟通好,让他们有尺度地疼爱孩子。
(3)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孩子能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4)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依赖性。
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照顾保护和娇惯迁就。所以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其独立能力。
(5)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比如:孩子撒娇要家长再给自己买一个比较贵重的东西,这时候,家长绝不能爽快地答应,要不就坚决不同意并说明理由,要不就反过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如果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就答应买给他。总之,不管怎样做,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学会为延迟满足,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摘自《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