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析校园欺凌的四大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从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影响其实施校园欺凌或者遭受校园欺凌侵害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实施校园暴力的程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加。例如:最初级的校园暴力行为包括脚踢、殴打、吐唾沫以及骂人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之间会发生更加好斗的行为,包括以强凌弱、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等。从近些年的校园欺凌案例来看,诸如持刀伤人一类的恶性校园欺凌事件更多的还是出现在高中和初中阶段,在小学阶段极其偶发。
(2)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学生的欺凌行为与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例如:何源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暴力行为与吸烟、饮酒等行为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且吸烟与饮酒之间对暴力的影响交互作用效应显著。尹逊强的研究发现,饮酒儿童精神暴力行为和躯体暴力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81.0%和71.4%,均高于非饮酒儿童的54.1%和43.3%。这说明对于未成年人实施严格的戒烟戒酒法令是非常必要的。
(3)较差的学业成绩
学生的欺凌行为与其学业成绩直接相关,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大多学业成绩相对落后。这部分学生因为在学业上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希望从其他方面获得同学的重视甚至是崇拜。而他们在吸引其他人注意力时,则往往通过采取暴力欺凌的方式获得“老大”的威信。还有一部分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则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实施校园欺凌,抵制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同时,学业不佳的学生也往往是校园欺凌的侵害对象。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业不佳,如果又不能得到教师的重视,甚至受到教师嘲讽,就很可能遭受同学的歧视和欺凌。
(4)内向孤僻的性格
一般而言,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平时难以融入班集体的活动,也较少有相对固定的关系密切同学。这部分学生在遭受欺凌后,往往难以获得其他同学的援助,使得其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的侵害。
2.家庭因素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学校欺凌的影响非常大。首先,父母的经济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不佳的家庭,子女实施校园欺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其次,从家庭关系来看,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家庭关系淡漠的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实施校园欺凌的几率也明显大于一般家庭的子女。从我国近几年新闻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无论是欺凌的实施者还是欺凌的受害者,他们较多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子女。这两部分群体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都无法给予其足够的关照和爱护。
3.学校因素
在安全学领域里有“破窗理论”,即一所管理规范、校风校纪严明的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概率相对要低。美国的研究发现,学校不良环境和学生对学校缺乏归属感会增加发生暴力行为的频次。具体来讲,学校的管理规范程度、学校的法治教育效果、教师的法治素养、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的硬件建设等都与学校的欺凌事件发生率有关。例如:国外有研究证明,一所寄宿制学校如果晚间照明好,学校发生欺凌事件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教师的管教不力也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教尤其是惩戒时往往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质疑。这就使得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如履薄冰,甚至束手无策,无法对其进行及时适当的批评教育,导致这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管教,从而使一些轻微的违纪行为逐渐转化为严重的不良行为。
4.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中影响校园欺凌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网络、影视、动漫、新闻等传播工具,对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过分宣扬,直接导致未成年学生的效仿。另外,一些学生因为自身或者家庭遭受到社会的不公待遇,便通过实施欺凌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报复,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