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沉着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

纵观全球大势,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也同样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动荡调整期。从国际范围看,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风险挑战加剧。从国内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新态势、新高地、新体系,才能在不确定中赢得确定,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在发展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度,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全方位改革开放新态势

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国际经济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年来连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看,开放范围一直呈逐步扩大之势,持续利用新的开放点释放和分享对外开放的红利。尤其是2013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呈现了新格局,取得了新成绩,这些开放成果的取得将进一步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态势。

一是在国内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陆续在国内设立上海、天津、广东等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率先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以此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

二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充分彰显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在区域上进行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把开放前沿向内陆城市延伸,形成新的改革开放前沿和阵地。同时,支持中西部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鼓励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平台大胆创新,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四是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它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的深度融合,受到了广泛认可。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上述扩大对外开放举措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经济活力和创新动能,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也成为抵御全球经济波动和冲击的重要举措。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

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形成改革开放新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新形势,中国经济出现了新态势,适应这种变化和调整,改革开放也需要向纵深推进。

第一,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机构升级刻不容缓。在国际竞争加剧、科技创新需求极度迫切的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也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4.0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动力,技术博弈更加激烈,这就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同时,需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为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以此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形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开放体系。

第二,以对外开放适应经济“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开放及国际经济往来的优势要素发生变化,低价的人力成本和资源要素等不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伴随着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也在向收支基本平衡方向发展。这些变化都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继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经济地位的提升客观上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在此方面也展现了积极的姿态和作为。近年来通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第四,对外开放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为更好地促进对外开放,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相继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整合了“外资三法”,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消了逐案审批制管理体制,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新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限制性措施比2011年版总计缩减65%,上述措施极大改善和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

可见,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客观现实情况向更深层次突破,开放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形成了更有质量的开放和更加高水平的开放,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也成为中国应对国际经济挑战、破解全球经济变局的重要举措。

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建立对外开放配套体系

更为广阔的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措施及体系,建立相关保障和机制。从当前情况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继续完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种制度创新和软实力体现,直接决定着对外开放中相关企业主体的感受,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都将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的竞争指标。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样必不可少。因此,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讲话中所提到的“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平等对待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有效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行为。此外,在反垄断法、创新政策等方面也要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有效措施打造国际一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如金融、教育、医疗等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市场准入放开的幅度还有较大空间。鉴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这些行业对外商而言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对其限制程度的放松必然进一步激发外商投资的热情。为此,要坚定执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和首届进博会讲话中的要求,切实稳步扩大金融业务开放,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在汽车、船舶、飞机等保留限制的行业逐步放开外资限制,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形成更为广阔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对外开放是双向的,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扩大贸易出口的同时,还需要激活进口需求。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理念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国际分工和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客观现实。对我国而言,扩大进口是降低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赢得主动权和市场空间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举措。因此,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主动增加大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的进口,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对外开放的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国角色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变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以及自由贸易受阻、单边主义抬头的趋势,创新推动并有效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多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