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河东区始终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从治理体系、组织架构、多元参与、基础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加强“一个轴心”,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对社区治理的领导
河东区委切实担负起社区治理创新的领导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使城市基层党组织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以基层党建确保社区治理正确方向。二是强化政治功能,统筹协调管大局。始终把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高站位指导,区委常委在联系点街道中的1个社区担任党委第一书记,统筹利用驻区单位阵地、资金等各类资源。区委成立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领导小组,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成立党建办和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信息联通、问题联商、矛盾联调、舆情联办、资格联审、三级联包的“1+6”工作机制,在社区全面推行“一肩挑”和“两委”交叉任职,建立1100多个网格党支部,通过“区委—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党组织构成一条领导核心轴,统筹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社区治理“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三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折不扣保落实。河东区委下发《中共河东区委关于进一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打造政治坚定、严守纪律、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在职、在册党员队伍,凝心聚力抓党建、抓治理,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到社区每名党员、每项工作。
抓好“二级共建”,发挥组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河东区积极适应“多元合作”的现代治理要求,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推动条块融合,健全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度,完善社区治理的扁平化体系,构建社区治理的多元格局,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的难题。一是,在街道层面推行“大工委”。区委向驻区单位发送邀请函,诚邀81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工委兼职委员,以街道党建联席(扩大)会议为平台,推动辖区单位围绕街道党工委转,盯着难题办,发挥优势“各显神通”。二是,在社区层面推行“大党委”。各社区党委共吸收375名社区警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员负责人和在职党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定期开展联席会议、议事会议、民情恳谈会,联合开展结对帮扶、志愿帮扶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河东区通过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架构重组,推行“1+1+N”共建活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362次,引导推动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政策宣讲、义务出诊等各类活动431次,解决事关社区居民群众的污水跑冒、电路维修、草坪绿化等各类难题132个,为兼职委员单位开展各类问需服务169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团结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使社区治理实现了由“独角戏”到“大合唱”的全面转变。
强化“三个保障”,推行要素引领,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支撑
河东区积极响应党组织对社区治理创新提出的资源整合能力的新要求,坚持资源力量等要素下沉,强化社区治理的基础保障。一是强化人才保障。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举办四期党(工)委书记、社区书记、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实施“1350”工程,通过对1000名社区楼门书记、300名社区书记、50名党委(工委、党组)书记进行全方面的富脑提能,把好“选育用管”四道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红色头雁”队伍。二是强化经费保障。修订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党建工作和活动经费两项制度,投入各类经费3980万元,改造提升16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夯实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三是强化组织保障。为助推基层支部提档升级,制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方案,按照“五好党支部”标准,将基层支部建设内容细化为6类19项42条指标体系,使每个支部干有方向、做有标尺、评有依据。据统计,已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改革试点14个,达标支部总数达1175个,评出 “五好党支部”40个、 “红旗党支部”15个、基层党建示范点43个和 “两新组织党建凝聚力工程”党支部8个,夯实了社区治理的组织基础。
健全“四项制度”,注重机制引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河东区创新社区治理机制体制,提升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一是建立社区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委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领导小组,制定 “1+5”文件,推行“项目清单”制度,把社区治理列为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党组织书记为“项目经理”和社区治理的第一负责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完善社区议事决策机制。河东区适应现代治理对民主协商、双向互动、平等合作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健全民情恳谈、社区听证、社区议事、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推进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引导自治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矛盾调处机制,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市民公约、团体章程、行业规定在化解矛盾和维护秩序中的作用。同时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四是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党员干部在社区“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增强考核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激励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
开展“五类活动”,增强服务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方式
河东区坚持“治理依托服务、以服务实现治理”,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多元需求,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把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以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通过开展“五类活动”搭建多种载体平台,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区治理中的服务引领作用。一是“互比互看”争先锋。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观摩交流推进活动,集中对12个街道的示范点进行实地观摩,重点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区性的大评比、大检验,有效推动了社区“大党委”建设、社区党委领导社区各类组织、社区环境美化、楼门文化打造、党群阵地提升等多项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在区内机关党支部开展“进社区、进楼门,认岗位、认亲戚”的“双进双认”活动。162个区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认岗位”328个, “认亲戚”242家,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群众2282人。三是社区党支部开展“亮身份、比贡献,共驻共建美丽社区”与“点亮微心愿”活动。发放“心愿卡”1600多份,点亮群众微心愿785个,使党组织的服务方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滴细灌的转变。四是以党校和教育系统、司法系统、卫计系统、文化系统为主体,举办理论进社区、法律进社区、医疗进社区、文化进社区的“四进”活动398次,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五是开展党员为群众办理“微实事”活动,共办成供水改造、绿植恢复、路灯修复、路面平整、垃圾清理、垃圾桶更换等一批惠及百姓民生的“微实事”1447件。
河东区在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不仅取得良好成效,更积累了难得的经验。具体如下: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虽然现代治理在治理主体上有“多元共治”的趋势和特征,但我们绝不能掉入西方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陷阱,必须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坚持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保证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必须将“为民、利民、惠民”贯穿于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的始终,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坚持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相统一,把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以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检验衡量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三,必须整合社区治理的资源力量。河东区的实践表明,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党组织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党组织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引导和发动其他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
第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地改革机制体制、创新方式手段、提升治理能力与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党建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
责编:贺胜兰 / 唐佩佩(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