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就告诉我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下简称“两大布局”)理论,是在回答时代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在回应当代中国人主要关切问题的基础上产生,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开创伟大的事业,从事崭新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思想的先行,明晰而深刻地理解“两大布局”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消除理论困惑,增强实践的准确性,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领悟“两大布局”的核心要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两大布局”的目标愿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起点,用社会主义救中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确立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这种双重推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运而生,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旨归是“两大布局”的根本立场。“两大布局”都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其最鲜明的价值追求。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四个全面”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首位、居于引领,就是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用这个目标引领所有的奋斗。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按照人人参与和人人享有的原则要求,形成更有效更完善的制度安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两大布局”的现实依据。“两大布局”是依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都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总体布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要保证实践的步伐不偏不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离不开制度的规范、约束和保障。“四个全面”需要解决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破解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大布局”的贯穿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篇大文章的主题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的重点是“坚持和发展”这条主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因此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带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现。“四个全面”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二者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两大布局”都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但条件的制约方式不同
第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普遍联系体现为五大建设相辅相成和双向的条件制约关系。任何一方的缺位都会造成总体布局功能与结构的改变,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损失。如果经济建设缺位,则无法为社会提供物质分配的增量基础,使国富民强成为空话;如果政治建设缺位,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成为一句空话,中国缺乏领导核心,人民无法当家作主;如果文化建设缺位,则中华民族就会丧失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失去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如果社会建设缺位,则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如果生态建设缺位,则难以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所以,五大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为要素之间单向的条件制约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个必要条件联合作用的结果,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任一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分别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如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缺位,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空话。如果全面深化改革缺位,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丧失源动力,中华民族又将陷入三百年周期律,落入拉美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如果全面依法治国缺位,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制度保障,会因人、因事、因时而曲折、终止。如果全面从严治党缺位,则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延缓、徘徊、倒退。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四者又共同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过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呈现为低级阶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呈现为高级阶段
第一,“两大布局”实现的目标呈现由低到高的状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了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涵盖了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两大布局”达成的结果呈现由低到高的状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这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之一。而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于世界,这正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要达成的结果。
第三,“两大布局”运行的特征呈现由低到高的状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表现形式是长期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现形式是短期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前瞻性的目标指向,具有原则性、抽象性和高难度性的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阶段性的目标指向,具有举措性、明确性和相对低难度性的特征。根据目标设定理论,低难度和明确性的目标容易实现,时间绩效最大;高难度和愿景式的目标具有长程导向和精神支撑的作用,价值理性最大。
第四,在提供阶段支撑的基础上,低级阶段又呈现出高级特性,具有与高级阶段等长的生命周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对治国理政方略的最新总结,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具有长期的适用性与指导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弱化和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应战能力低于挑战能力。提高社会应战能力的根本举措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2020年目标,也为2035年、2050年目标提供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为2020年目标,也为2035年、2050年目标提供制度支撑。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为2020年目标,也为2035年、2050年目标提供政治保障。因此说,“四个全面”不仅是“五位一体”的阶段支撑,也与后者具有等长的生命周期,这呈现了低级阶段的高级特性。
“五位一体”是“四个全面”的现实基础,“四个全面”是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重点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阶段性战略举措。
第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现实基础。“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的协调统一、齐头并进的结果,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的小康。因为有当前阶段“五位一体”的战略需求,才有了“四个全面”的战略举措和顶层设计。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发展起来后”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凸显。为解决经济减速、贫富差距扩大、官员腐败、社会失序等现实问题,我们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重点。“五位一体”是全面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面必须时刻关注的五个领域,客观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之中,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指党和国家治国理政要抓的战略重点,从实践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是总抓手、牛鼻子,两者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深入揭示“两大布局”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意义
深入揭示“两大布局”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增进理论自觉。理论的确立必须建立自洽的理论体系,厘清内在的逻辑关系。深入理解、准确揭示“两大布局”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指导前行之路。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精髓;深刻认识我们党在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上思考的连续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深刻认识“两大布局”既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立足中国实际、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提供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澄清理论上关于“两大布局”逻辑关系不同观点的纷争。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推动正确实践、错误认识导致错误实践,因此深刻理解“两大布局”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研究中凝聚共识的关键点,也是现实工作中凝聚力量的着力点。
深入揭示“两大布局”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增进实践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变革,但也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矛盾问题及挑战。深入揭示“两大布局”逻辑关系,有助于深刻、清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系列蓝图,完成这些战略安排,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反对主观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才能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和“四个全面”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系统性和局部性的协同推进关系。
深入揭示“两大布局”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增进中国对世界贡献的认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正是在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由世界经济舞台的边缘逐步走近中心。因此,深入揭示“两大布局”逻辑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紧密的现实关联,也反映了现实中人类在移民、贫困、生态、环境等问题面前存在共同利益。中国的总体布局与发展方略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解决当今世界性难题,为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实现各自的梦想提供中国经验。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网络意见领袖对北京高校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调查研究”(项目编号:L14H100010)和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重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453152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求是》,2015年第13期。
责编/谷漩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