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辖15个乡镇、213个村、22个社区、94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874个,其中包括28个党委、28个总支、818个支部;县委派出工委(县直机关工委、“两新”组织党工委)2个;农村党支部213个,社区党支部22个。党员共有12310名,其中农村党员6459名,女党员2699名,少数民族党员436名。近年来,徽县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农村基层党建“五推进工程”,以“三标一体”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发挥政治功能凝聚扶贫合力
徽县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调整优化村级班子,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足额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建立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基金,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抓支部建设责任和脱贫攻坚责任。县委县政府实施了“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为全县213个行政村每村注入20万元的扶贫产业启动资金;帮扶单位党组织对贫困村发展产业建言献策,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整合力量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贫困村党支部召集党员会议、群众会议商讨产业方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反复谈心征求意见建议,确立党支部领导下的“劣势变优势、优势变产业、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经济收入”的“五个连变”抓党建促脱贫发展思路,先后帮助发展“青泥黑猪”“青泥岭树蜜”、苗木、蔬菜、西瓜等30多个优势产业。带动全县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33家,吸纳农户3.5万户,实现分红2894万余元,贫困户分红695万余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发挥服务功能引领产业实践
在机关,推行“三双一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搭建党员干部干事平台,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在农村,实行村干部“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制度,解决了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在位不在岗等问题;制定了村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村级集体事项决策、村民个人申办事项三个流程和操作办法,有效规避了村干部腐败风险,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提升了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围绕农村“三变”改革,推行“党支部+”模式,采取“党支部领导、村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的形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贫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作为村集体财产,委托合作社管理使用,投入的帮扶资金作为村集体的持股资金和贫困户的配股资金,集体股份所产生的红利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积累,另一部分平均分给贫困户。帮助合作社建立“三合三分”管理机制,党支部始终为产业发展把握方向,通过党小组实现对合作社的领导,保证了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先后帮助注册了“青泥黑猪”、青泥岭树巢蜜、泥阳紫皮大蒜等7个商标,完成了绿色农产品认证。让贫困群众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党组织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产品跟着品牌走。
发挥制度优势树立从严导向
县委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县乡村“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内容,建立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了《徽县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办法》,压实了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第一,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实行县乡两级动态管理,并将所获实绩作为干部选先评优、业绩评价和考核选拔的重要依据,形成选人用人向扶贫一线倾斜的导向;第二,组织部量化考核评分标准,明确了乡镇党建办主任“两个汇报、三个沟通、三个指导”工作法,即主动向乡镇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请示汇报工作,与班子成员、部门站所、干部之间多沟通工作,加强对村党支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党建业务的工作指导;第三,乡镇实行“扶贫政策落实公示、惠农政策落实公示、产业发展(合作社)公示、村级重大事项公示、村干部绩效月考评结果公示、村级光荣榜和曝光台”的“六公示”制度。同时,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接受社会监督,成立脱贫攻坚暗访组,不定路线、不打招呼,分片区入户进行暗访,对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建办主任进行了谈话提醒,对帮扶措施落实不力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进行了集体约谈,对4个驻村帮扶工作21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查处6起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给予6人党纪政纪处分。
发挥机制优势实现三个转变
徽县坚持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整体推进、工作推动落实和干部锻炼成长整体推进,以党建工作统领扶贫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扶贫工作,用扶贫工作的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和干部锻炼成长的成效,构建“大党建”格局。在脱贫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调作用,由贫困村党支部牵头签订的社联社协议,建立了“一分六统”格局,即分场发展,统一品牌打造、统一繁育技术、统一养殖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宣传包装。将稻坪等8个贫困村整体纳入“青泥岭树蜜”产业链条,把铁山等4个贫困村整体纳入“青泥黑猪”产业链条,吸纳更多的专合组织和农户直接进入产业链条,直接使用产业技术和产业品牌。通过引领扶贫产业发展,让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提振了群众的致富信心,增强了党支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管理、销售、监督等环节,党支部由引导者变为管理者和服务者。帮扶干部工作有了抓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通过长期驻村宣传政策、发展产业、教育群众、化解矛盾,协助村上解决困难,帮扶干部由指导者变为实践者和推动者。贫困村群众家家有股份,户户有产业,有了务工收入、务农收入和入股红利、配股红利、村集体分配红利这“两重收入、三重红利”,既能防止贫困户返贫,也能令贫困户看到致富希望,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巨大转变,村风民风也变得更加淳朴,群众由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现今,党建工作强、扶贫产业好、干部成长快、群众增收多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本文作者为中共徽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杨 阳 / 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