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兴衰与更替的密码

——《大国的兴衰》揭示的世纪性规律

【摘要】“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都在经历深刻调整,世界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口。我们会发现,大国的博弈正在精彩地进行,而“大国兴衰”的命题已经过时。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的兴衰交替、你输我赢是不会有出路的,不小心就会导向毁灭的深渊。

【关键词】肯尼迪  大国兴衰  大战略  变局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因其《大国的兴衰》对500年来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兴衰史作了极具特色的论述而蜚声于世。他审视世界历史变迁的宏大视野及分析大国更替规律的辩证方法一直受到广泛推崇。

“大战略”及大国更替的历史规律

“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

肯尼迪对于大国历史考察最大的亮点应属《大国的兴衰》中贯穿始终的“大战略”。他以宽广、宏大的视野,对世界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诸大国一并进行了考察,讨论涉及国际体系、政治架构、军事力量以及作为重头戏的经济实力的对比,为人们观察世界历史和国际事务的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他把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关系转圜置于全球格局之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通过对翔实史料的比较分析研究,总结出诸多历史性结论,提出“世界从未静止不前”,大国兴衰的历史永远不会停止,“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

此后的历史也作出了诠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戛然解体,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如今虽主要靠军事实力勉在强国之列,但GDP早已跌出前十;自1972年后GDP长期稳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在2010年即被中国强势超越,且差距越来越大;位居世界第一、二位的美国和中国,GDP差距在逐渐缩小。循此观之,当今虽有美国政要、学者高喊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美国“永远第一”,并竭力证明其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正当性、合理性,但美国真能“永葆青春”,成为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中的“例外”吗?

之后,肯尼迪又在其1991年主编的另一部力作《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中把《大国的兴衰》中提出的“大战略”在概念上进行了扩展。它对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强国的大战略进行了考察,将战争与和平问题置于广泛的历史视野之中详加解读和分析,指出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平时,而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大战略的目的与手段之间须保持深思熟虑的平衡,国家资源、外交、国民士气与政治文化、决策者的个性和判断力等一系列非军事因素也是影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方面。这被认为近乎里程碑式地代表了大战略思想在当时的重要发展,对于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和思考现在与未来大有裨益。

肯尼迪另一个颇吸引人的论点是关于对中国的战略分析和预测。《大国的兴衰》预言了中国的崛起,中国在此书中的被关注度远超此前西方学者笔下的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著作,更使众多中国读者为之心醉。肯尼迪认为,中国处于世界大国中最有利的位置,拥有最为连贯的“大战略”,断言中国的经济改革将转化为更强的政治实力。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肯尼迪的独到眼光。

从经济破译大国兴衰的密码

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发展、科技发达以及伴随而来的军事强大和对外扩张;同理,强国衰微,亦因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本身过度扩张逼使庞大预算被用于军事而非经济

肯尼迪一直很重视经济在大国兴衰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经济实力决定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着重从经济基础的层面来破译大国兴衰的密码。他在《英国海上主导权的兴衰》(1976年成书)中,从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战略等诸多方面解析了海洋霸主大英帝国自17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鼎盛”和“衰落”的过程、机制和原因,揭示了英国海权兴衰与经济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国的兴衰》重墨阐释经济对于大国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经济与军事力量对比对大国兴衰的重要影响,突出经济在国家争霸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通过对500年来大国兴衰史的梳理和分析提出:国家的强盛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相关;大国相对的经济实力与地位,与其相对的军事实力与大国地位密切相关联;大国之兴衰,最终、更重要也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相对于他国的经济实力。大国兴起,自然起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以及伴随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同理,强国衰微,亦因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本身过度侵略扩张迫使庞大预算被用于军事而非经济,一方面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另一方面也因军力扩张和经济增长出现不平衡,最终被过高的军事开支拖垮。

美国自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独霸全球,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它将作为经济最重要基础部门的制造业大量迁至国外,以为可以靠控制中高端技术、强势美元和超强武力来维持霸权。于是,我们看到,战后美军几乎打遍了全球,致使军事开支节节升高,多年来美国军费一直高居世界第一。如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军事预算为6045亿美元,约占其GDP的4%,2018年猛增至6920亿美元,2019年的军事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7160亿美元,军费比其之后的9个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军费猛增导致债务快速增加。从1776年建国到1980年里根上台,两百多年里美国政府债务总和还不到1万亿美元,但2016年特朗普胜选时债务已达20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7万亿美元)。美国军事费用不断扩大使得军事与经济的不平衡愈发严重,如2018财年财政收入差不多有20%用于军费(中国同期的财政收入用于军费的不到10%)。再加上军事建设代价高昂,战争即“烧钱”,美国在世界各地轻则航母巡弋,中则导弹袭击,重则甚至发动战争,此等高昂开支究竟能维持多久?当年,奥巴马总统宣称美国还要领导世界100年,基辛格豪言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不会逐步开放或调整。这个国家给自己定下的高大上目标与其本身的经济能力是否匹配?此类问题尽可在《大国的兴衰》中找到些许答案。

美国的相对衰落是不争事实

从1945年前后以来,美国一直处于相对衰落的趋势,已无法恢复昔日荣光,原因众说纷纭

肯尼迪对历史上大国兴衰的考察,落脚点就是美国。作为一个本土作者,肯尼迪不仅以辩证方法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家之间的相对地位,较为客观地看待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更难得的是尖锐指出了美国已走向相对衰落。《大国的兴衰》中最著名的观点之一即美国已走向衰落,此点争议最大。肯尼迪断言:通过大量史实论证,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美国从经济、军事看仍是世界一流国家,但因重蹈西、荷、法、英等覆辙的危险——“帝国的过度扩张”,将变成一个精力耗尽的国度,最终也难逃历史宿命,其力量不可避免地衰落,主宰世界的局面已一去不返。此书出版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年,肯尼迪清晰阐明这一理论在美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此论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不但历史学界,就连霸权周期理论、霸权转移理论、霸权代价理论、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等各种在西方学术界颇为流行的观点,也都指向美国走向相对衰落的趋势。肯尼迪的这一论点此后从未改变过,他2008年时还坚持认为美国在走下坡路,2009年初仍称美国已无法恢复昔日荣光。

从历史实践来看,肯尼迪关于美国已步入相对衰落的评判基本正确,但也遭到多位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高官的批判。学者中最具分量的批评来自约瑟夫·奈,他认为“衰落论”言过其实,肯尼迪和其他“美国衰落论”者夸大了诸如苏联、中国、日本等这些“霸权挑战国”的力量潜能。还有美国学者认为那个年代谈论美国衰落、美国世纪的终结有些为时尚早。应该指出的是,“美国衰落论”非肯尼迪的发明,但在《大国的兴衰》推出后即被高度聚焦,此书出版时正值美国刚从20世纪80年代初“熄灭的火山”升至“早晨”、“已经高高站起”,因此在美国国内有人非议和提出批评就不足为奇了。《大国的兴衰》的出版,令2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因石油危机、美元危机爆发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冲击在美国学术界初现的“美国衰落论”在世界上风行一时。

进入21世纪后,有关美国是否衰落之争的背景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处于进退维谷之地,2008 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使此论再掀高潮。上述“遭遇”给美国社会带来了较大冲击。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美国“世界老大”的地位已然下降很多。美国确实无法重返20世纪90年代的巅峰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只是对于下降趋势的程度和原因众说纷纭。时至今日,美国是否已走向衰落仍然是史学界和国际政治学界热议的话题。

从世纪性规律看当今世界之大变局

纵观30多年来的大国关系,经济的重要性丝毫未减,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和打压必然加重

肯尼迪在带着读者从500年历史中寻找答案的同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历史上,而是透过历史眼望未来。他认为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故而没有附和西方主流学者极力辩护的“资本主义永恒”的陈旧主题,断言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的优势地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肯尼迪在当时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实力对比明显优于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形势下,仍坦然而明确地提出美国等西方国家走向衰落,中国正向前跃进、崛起将成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的论述。这不仅体现了肯尼迪整体看待全球格局的独特视角和进行全局分析的科学方法,更凸显其摒弃意识形态对立、从史实出发、探究并总结历史规律的求实理念和执着精神。即便《大国的兴衰》中一些言犹未尽的话题,以及作为“业余爱好”的多个欠准确甚至“谬误”的预测,也能够导引读者去做深度思考、提高研究的兴致和动力。肯尼迪在书中阐述的观点以及引发的种种评论,对于人们如何看待1985年以后的历史、特别是当今“世界之大变局”,提供了在宏大视野下审视并判断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极为有益的启迪。

关于经济和科技重要性的论述在当今世界更具重要意义。纵观30多年来的大国关系,经济的重要性丝毫未减,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在大国的首要目标中,抢地盘、黄金、矿产和自然资源早已让位于对市场、技术、流通资本的竞争。当今大国之间,由于手中都握有足以毁灭对手的核武器,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低,因而愈加重视经济和科技的较量。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和打压必然加重。

肯尼迪关于竞争而非闭关锁国是保持大国地位重要条件的论断将再次得到历史验证。他明确提出,国家间只有通过相互竞争才能保持活力,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竞争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国家为提高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改进技术,增强经济实力,同时也会促进国内政治和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30多年来,日益深入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将各国紧密连在一起,大国如果过分打击、威胁对手,最后也只能将自己拖入无底黑洞。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和技术变化不平衡对大国兴衰的影响在减弱,政策选择和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等无形力量影响在增强。然而,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不但无视或故意忽视肯尼迪总结的历史规律,而且傲慢、任性、变本加厉地逆向而行,其大国“LOGO”从“美国例外”发展到“美国第一”,再到“美国永远第一”,只追求目的,不在乎手段,只要对己有利,一切国际法、国际规则、契约协议,誓言承诺、伦理道德都可以全然不顾。如此继续,美国的大国地位还能够保持吗?

大国的博弈正在进行,而“大国兴衰”的命题已经过时

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的兴衰交替、你输我赢是不会有出路的,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世界正进入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其特征是信息的聚合、传播、使用和分享,价值理念是信息分享和发展成果的普惠而非聚焦、囿于有限资源的控制、垄断和争夺,旧有的以集团利益、地区本位主义和表现为民粹主义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理念,将很难适应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治理挑战。正在蔚然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势必深刻改变人类的历史,世界秩序、世界经济、世界军事将发生重大变迁。如果仍以传统理念和方式来维持大国地位、处理大国关系,受到的制约因素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想关起门来自我保护就会更加困难,代价会越来越大,成效亦会越来越小。

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都在经历深刻调整,世界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口。我们会发现,大国的博弈正在精彩进行,而“大国兴衰”的命题已经过时。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的兴衰交替、你输我赢是不会有出路的,不小心就会导向毁灭的深渊。

就在这个当口,中国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虽然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谋求的是民族的复兴,并无同他国争霸之心,也没有把“号令天下”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反,中国正在竭力为全世界提供共同向前的机遇,欢迎世界各国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中美关系亦是如此,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遵循秉承这一理念原则,中美两个大国才有可能超越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合作中竞争而非争夺和对抗,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展现出大国之间“和平共处”及“共同进步”之光明前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编/张晓     美编/杨玲玲

【延伸阅读】

要论讲述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更替的原因和规律,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和持久的当属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和他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他不但在1987年携此书跃为作者、著作和论点“三炮齐响”、高度聚焦的重量级著者,而且在此后30年里当之无愧地成为最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大国的兴衰》因其依据大量数据资料对1500年、特别是500年里大国兴衰的动因、演变规律及其影响独到、系统、宏大而富有哲理地娓娓道来,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地一版再版,长销不衰。此书中译本1988年1月出版后深受中国读者欢迎,多次印刷、再版。肯尼迪迄今为止共撰写和主编了近20本著作,但名气均不能与《大国的兴衰》比肩,盖因此书揭示的世界性规律不但在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难以被撼动,也给人们审视1985年(此书研究的下限)以后的历史以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今日世界局势之动荡、不确定因素之多、变局之大、前景之难料,远超作者和世人之想象。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的一个结论就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变化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决定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规律的现象,每一次科技革命总会伴随着一些国家的崛起。英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崛起,德国、美国、日本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崛起,而肇始于美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同时伴随着德国、日本的再次崛起,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崛起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那么,循此观之,这次科技革命,世界格局、大国关系又会呈现怎样的图景呢?值得思考。
(延伸阅读由孟庆龙研究员撰写)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兴衰   大国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