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年的思想认识。为提升青年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我们既需要“动脑筋”,更需要“下功夫”。
【关键词】青年群体 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时期,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革命时期所需要的,也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将“红色”作为当代青年的底色和主流色,有助于克服青年群体中弥漫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但从红色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为了切实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用,还需要从资源建设、阵地建设、教学形式、宣传渠道、教育制度和监管机制上下功夫。
青年红色文化教育要在红色资源转化和主阵地建设上下功夫
红色资源十分广泛,且不同地域的红色资源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且多位于革命老区。在城市社区中生活的广大青年对于革命老区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广大青年群体成长于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也很难体会一些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深意。鉴于此,新时期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需要对红色资源进行现代化转化。首先,要明确红色资源是由中国革命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红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整体上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细分,进一步挖掘出潜在的优质资源。其次,要推进红色文化的现代化转化,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可操作性,增强红色资源的延展性和对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的指导性。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对一些青年而言缺乏吸引力,导致其即便看到革命圣地、革命时代的纪录片、影片等也难有共鸣,因此,学校作为青年教育的主阵地应增强对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了解红色资源、认识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红色教育与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紧密融合,以红色文化丰富思想教育。由于红色资源中的物质资源是能够直观看到的,因此,借助这些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教育更能加深人们的理解和认识,改变思想教育给人们留下的单一枯燥的印象,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内化,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校还应该广泛宣传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互动协作精神培养,让学生与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接触,了解革命前辈曾经参与的红军活动,将红色精神以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教育形式和活动也更能吸引青年学生,从而在体验过程中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社会教育和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社会阵地的构筑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共同的努力。例如,红色博物馆和纪念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其展示的革命史料和事迹背后蕴藏的革命精神,都值得青年群体认真学习,并将其同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效融合,从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另外,城市环境建设、红色革命基地建设、红色旅游的开展等都是社会红色教育功能的一个体现。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共同为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贡献积极力量。
青年红色文化教育要在课堂形式变化和宣传渠道上下功夫
青年红色教育的开展形式是影响其教育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红色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其很难起到教育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将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只有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自觉性增强了,才能真正体现红色教育的价值。青年群体在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时,思想更加开放,也容易被错误思想迷惑,为此,通过丰富青年红色教育形式有助于加深青年群体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德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树立艰苦朴素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自觉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青年群体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愿意接受多元文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青年群体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加强青年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不断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在网络建设上,我们应该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挥红色网站和学校网站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及时更新红色文化咨询,提升红色文化内容的思想性;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内容对青年的吸引力,从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入手,以贴近青年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形式将红色文化展现出来;三是红色文化网络渠道的拓展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由于当前网络环境富于变化,红色文化教育可以结合当下青年人喜爱的新媒体形态微信、微博、抖音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此外,红色文化的网络渠道建设要突出指向性、主体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既要弘扬社会主旋律,也要借助网络媒体,将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和时事新闻传播给青年学生。广大教师还应该增强开展红色教育的自觉性,通过网络途径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师生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网络平台为师生搭建沟通桥梁。
青年红色文化教育要在红色教育制度建设和网络环境监管上下功夫
红色文化教育是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灵魂。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才能够将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行为之中,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锤炼和升华,逐渐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密切配合,在红色教育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构建红色教育制度,为红色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整合红色教育内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规范红色教育的理论发展,为各级主体开展红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明确红色教育目标、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和实施体系,并对红色文化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教育通过网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网上各类信息良莠不齐,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思想。对于青年群体而言,他们的辨别能力相对欠缺,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鼓励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和信息,避免一些消极、反面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通过为广大青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及时处理网络环境下的各类垃圾信息,严肃惩罚传播散布垃圾信息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开展青年群体红色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研究(项目编号:DXS20180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谭林:《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群体的流行文化》,《人民论坛》,2018年第13期。
②刘超:《红色文化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蕴与优化路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第9期。
责编/张蕾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