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文化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登高望远,把握世界文明发展的走向,倡导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文化追求,坚定不移推进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倡导文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核心是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我封闭,文明就不能进步;唯我独尊,文明就无法丰富。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快速持续发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摆脱贫困的步伐,谱写着经济腾飞的故事。这种现象被不少学者描述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不过,这种转移并没有以损害西方经济为代价,相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种转移中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而且它们在总体上仍然占据着重大优势,只是世界经济的盘子做得更大了,世界经济的引擎比过去增多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其中的比重相对有所降低而已。
毫无疑义,这种局面确实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重大发展,包括各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多样化,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跟随时代前进,就要摆脱殖民心态、摒弃冷战思维,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与各国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结伴而不结盟,探索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我们应当增强文明自信,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图为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北京“鸟巢”上演“亚洲文化嘉年华”,展现多彩多姿的亚洲文化。视觉中国供图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正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了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推动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需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契合点,继续丰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这样的新局面和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坚持从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不断增益其所不能。
倡导坚持理性、坚持理想的文化风骨
当今世界,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是:非理性思潮在某些国家正越来越蔓延、越来越嚣张,其乖戾、放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四处横行,冲击着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谣言抹黑、制裁施压成为攻击其他国家的工具,造成世界乱象丛生。
坚持理性、坚持理想,是我们头脑清醒、立定脚跟、沉着应对一切挑战,坚定不移做好自己事情的文化风骨。
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这是客观的事实,为各国人民所切身感受,为世界科学界所一致公认,国际社会为此反复商议,共同决议一致应对。有的国家硬把“气候变化”说成是世界各国为损害某个特定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编造的谎言。这种罔顾事实、信口雌黄的非理性,只顾损人却并不利己,更没有正视和解决问题的诚意。
防止核扩散、反对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需要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密切协同。不应该为了自己一国的私利,推行双重标准,对这个国家要坚持防止核扩散,对那个国家却放任纵容核扩散,或者只反对危害本国安全的恐怖主义,却明里暗里扶持危害别国安全的恐怖主义,甚至打着反恐的旗号公然干涉别国内政。这样言行不一、唯利是图,诚意何在?怎么可能真正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
亚洲,世界上最辽阔的大洲,诸多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发祥、交融、汇聚。广袤的面积给予亚洲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亚洲灿烂的文化,人们的勤劳和奋斗使现代化的亚洲光彩夺目。图为人们参加缅甸仰光洒红节庆祝活动。新华社发 吴昂/摄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有的国家的一些人却罔顾事实,把经济全球化说成是世界各国偏偏占了自己一国的便宜,抱怨全世界都没有公平对待自己,公然标榜只管自己一国独大,不惜损害其他各国的利益,到处“退群”,以践踏国际规则、撕毁国际协议为自己立威,以单边主义破坏多边合作,以保护主义破坏自由贸易,如此扰乱破坏国际秩序,却到处指责别国破坏国际秩序!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依靠本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依靠本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机遇,世界的发展也成为中国发展的机遇。不应该罔顾事实,故意回避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刻意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在西方散布对于中国发展的恐惧和惊慌情绪,以阻止中国继续发展。他们把中国与各国正常的文化交流说成是别有用心的敌对行动,买了中国的商品被表述为被中国拿了自己的钱。用这种制造种族隔阂、散布种族歧视的卑劣手法来诬蔑、割裂人民之间的交往,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反动!
莫忘理想、不违道义,少一点唯我独尊的执念,多一点平等相待的诚意。西方思想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流行了数百年,对于非西方的民族和文明,居高临下、横行霸道惯了,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惯了,尽管嘴上天天说着“自由、平等、博爱”,真正看到原来被自己俯视的民族和文明站起来与自己平视,心里就不觉得“自由”,行动上就不愿意实行“博爱”,也忘记要实行什么“平等”了。这就是有的人偏执地否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就感到心惊胆战的心结。但是,这难道不正违背了几个世纪前为现代资产阶级开辟思想道路的启蒙运动先驱们提出的社会理想吗?或许,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来就是以一种“殖民者”的心态在讲关于“平等”之类漂亮话的,如果不在他们自己的心里真正来个“去殖民化”,那他们究竟还文明不文明,也都难说了。
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少一点自以为是的执念,多一点实事求是的真心。现在煽动非理性思潮的政治势力,其实对非西方的各国国情和社会发展了解很少,却总是自以为是,以教师爷自居,想方设法要这些国家照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可结局却一再适得其反。他们不去总结教训,反而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看作对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按照人民的意愿,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性的重大贡献。
认清大势、顺乎潮流,少一点损人利己的执念,多一点合作共赢的诚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课题。在今天关系全人类前途命运的诸多挑战面前,要始终保持理性,推动各国人民同舟共济。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和平、合作、发展是潮流所向,以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动力,这使经济全球化在质和量上都在向新的高度升华,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列强那场以抢夺殖民地为驱动的全球化,各国在合作共赢的大路上踢翻了“弱肉强食”、“零和博弈”之类西方列强的老字号旧招牌,共同努力开拓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新境界,构建着前景光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握住这个大势,就有利于驱散那些非理性的紧张和恐惧、猜疑和偏见、对抗和敌意,满怀信心地参与到时代的潮流中,合作共赢,奋力前行。(严昭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