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28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积极教育大会暨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在海淀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积极教育心智成长”为主题,汇集了国际、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聚集了经验丰富的一线校长、老师,依托国际交流平台,通过主题报告、经验介绍、论坛研讨、学校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现场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以“积极心理教育 奠基学生未来——打造积极心理教育海淀服务模式 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为题,介绍了海淀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王方主任从区域心育模式的整体设计、自主自助式积极心理服务体系创建、教师心理素养提升、青少年心理建设的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积极心理教育在海淀区的实践与应用,推动了全国心理示范区的高位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作主题发言
据了解,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引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统筹规划,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注重顶层规划与设计,整体设计了区域积极心育模式。工作机制上,成立了由教委主要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教研、培训、督导等各方全面参与;确立了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切入点的实施战略,建立规章制度;构建了区域、学校、社会三级联动的心育工作网络,加强基于“互联网+”心理教育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立体化的服务网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师生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参与、自主成长为基本途径,海淀区建设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心理监测、发展指导、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自主自助式积极心理服务体系。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北京市海淀区重视教师队伍心理素养建设,将其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分层开展师资培训,普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营造支持接纳的心理环境,发挥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全面造就师德高尚、育人能力高的教师队伍。
积极心理教育强调积极组织系统的创建,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海淀区将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将教师、学生的幸福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目标。家庭、社区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微观环境,充分开发与拓展家庭、社区教育支持系统,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实现家校社合心共育、同频共振,全方位地对学生心理施以积极影响,涌现了书院家风建设、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品牌,创设了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格局。
会议中,专家、学者和一线学校分别从积极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实践、积极学习系统建构与教学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分享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与拓展,并探讨了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反馈技术、编程思维等科技对积极心理教育和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作用。同时,在会上发布了《中国积极教育白皮书》,启动了中国积极教育领军计划。
中国积极教育领军计划启动仪式
6月28日,与会者分别走进交大附中、清华附小和上庄科技幼儿园,通过校园环境参观、课程观摩、经验交流等,全面了解积极教育在海淀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实践与成果。交大附中以幸福环境、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班级建设为载体,打造幸福学校;清华附小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开发了阳光种子课程;上庄科技幼儿园以体验学习、快乐学习为出发点,培养儿童的好奇与探究能力。三所学校各有侧重,都遵循积极教育的导向,从学校建设,课程教学等不同角度切入,营造适合师生自主发展的积极环境和氛围,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本次会议吸收并借鉴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前沿趋势与研究成果,指导一线学校实践应用与创新。会议借助国际平台全方位呈现了海淀区积极心理教育服务模式,展示了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与成果,推出了交大附中、理工附中、101中学、清华附小、万泉小学等一批优秀的先行实验校,切实发挥了全国示范区的引领辐射作用,塑造了海淀心育品牌,推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本届心理周的成功举办,既是海淀心理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海淀区紧随国际前沿的体现,必将会推动区域育人工作走向深入,加强和改进区域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升立德树人的效度和区域教育发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