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这充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让人民从中受到鼓舞,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口,专门成立“讲好中国故事”课题组,共同深入研究探讨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难题,致力于寻找“中国好故事”的时代缩影,向世人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中国故事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来源于每一个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追梦背影、来源于中国各行各业守正创新的坚实脚步,这是我们民族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是我们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见证。如何将中国故事梳理好、讲述好、传播好,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中国好故事”课题组于前不久专题走进“三礼堂”,对话“三礼堂瓷筷”创始人,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好故事”。
器以载道:瓷器承载中国文化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瓷器源于陶器,发明于陶;脱胎于陶器,而精于陶。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而瓷器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新品迭出;明代创新彩绘世界;清代发展进入巅峰,制作技艺创新别致,瓷器发展繁荣昌盛。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china”也成为中国的世界称呼。“瓷器”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传播中华文明成果的无声使者。
为中国瓷器传承的佼佼者,景德镇瓷器浸润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历史文明,创造了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享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质美誉,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扬名世界,成为世界优秀陶瓷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景德镇的古陶瓷、古陶瓷遗址和精湛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深刻反映中华陶瓷文化的精髓要义,是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象征。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参与与关注,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制造”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商品”,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价值和意义,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将成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因而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瓷器文化传播与发展,就成为这个景德镇瓷器乃至中国陶瓷文化需要正视并解决的时代之问。
匠心瓷梦:执着彰显匠人精神
筷子,食之器也。与瓷器作为中国传统用具的代表一样,筷子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用品。用两个细长的小棍子,搭建起了人与食物的通道。瓷器与筷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符号,但二者又因彼此的属性原因,在餐桌上一直缺席着。而这一切,被一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改变了——他就是聂驿清先生。
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根与魂,聂驿清先生自幼便在瓷都文化中浸润成长,自然形成了外静内强、坚韧执着的性格。偶然一次机会,聂驿清游历到了以色列一家犹太人家庭,在与主人探讨了犹太人在世界上成功的商业基因之后,主人突然指着墙上的瓷板画对聂驿清说,“聂,你们中国的瓷器太美了,太了不起了,听说你的家乡就在这里?真是太羡慕你了,那里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藏。”世界最成功商业民族的一句由衷赞美,像一道闪电一样照亮了聂驿清百般求索的道路,就在那一刹那,他决定回国,去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从中国瓷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实现自己一生的报复与追求。
接下来的十年中,聂驿清坚持以景德镇瓷器这个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土壤,拜寻多位国瓷大家,与他们一起聚力为景德镇瓷器文化的创新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却远远不能使他满足,他一直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更为精准的焦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还是一次偶然谈话让他找到了心中那个可以让自己更加坚定方向。这个原点来自于十年前的一次家常。母亲为家人张罗饭菜,聂驿清亲自帮厨,他发现母亲在煎豆腐的时候,两根筷子的头部都烧变形了,一下锅就这样。那些木筷竹筷,又洗不干净,几天不用就长霉。母亲的闲聊却再一次击中了聂驿清的内心,他再一次下定决心:做一双好用的瓷筷子。
二十年前,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了一个低谷,作为中国瓷器顶端产品的景德镇瓷器甚至被全国各地的小商小贩用来摆地摊甩卖,这是令致力于发扬壮大中国传统瓷器文化的聂驿清感到无比痛心。在确定瓷筷作为发展方向的同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景德镇瓷器加载温度、承载使命、浓缩着文化,让中国瓷器借“一带一路”这个东风,再次找回曾经的荣光。于是人们看到,昔日景德镇的商业才俊聂驿清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瓷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夜以继日的投身到瓷筷的研发与实验中去。但是千年不得攻克的难题要解决谈何容易,无数人都劝他放弃;说难度太大的有,说投入太高收益小的有,说没有市场的也有。然而聂驿清总是平静的说,“也许我的脑回路有异于别人,但我认定的事儿,一定会去实现它”。
2010年,经历两年的试验后,第一代瓷筷终于成型,周边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也异口同声地赞叹。但是,聂驿清没有等到掌声落地,就要推倒重来,他说,我还是不满意。就这样,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到第八代,十年时间,聂驿清将他半生收入和最好的壮年时光都付予了这双筷子。解决了易碎问题,不满意;解决了防滑问题,还是不满意;解决了手感问题,依旧不满意。一直到2018年的第八代产品出炉,他才缓缓地从窑炉边起身:这是我想要的。当然,这不是“瓷人”聂驿清的产品尽头,他还在追求更为完美。他说,事实上,到2019年的今天,我们的产品已经做到13次的更新迭代,但是我们对技术的创新追求、对产品的标准质量要求永远不会降低;接下来,我们将会依据市场的规则,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将我们的筷子送入普通百姓家,从而也将景德镇瓷器乃至中国传统瓷器文化普及传递给更多人。
塑造品牌: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工艺上的成功带给聂驿清的仅仅是片刻的喜悦,他的瓷筷事业又必须要立刻解决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与客户的青睐?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聂驿清也早有布局并注册了“三礼堂”商标。
“三礼堂”源于聂氏祖先聂崇义公为北宋太祖上《三礼图》,太祖览而嘉之,并颁行天下,崇义公后裔皆以“三礼堂”为其堂号,并引以为荣。另,巨源公四世孙三兄弟诗文出众,同登金榜为宋代进士,三公被御赐金匾于江西老祠,“三礼堂”乃“一门三进士之礼也”。鉴于聂氏一门的家族礼仪之风与中国筷子文化蕴涵的谦恭礼让、宁折不屈、团结有力的精神内涵高度统一,聂驿清就以“三礼堂”作为自己瓷筷产品的品牌名称。正如聂驿清常说的,我希望我的产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使用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精神文化上的陶冶。
民族的东西只有赋予世界性,才能被更多的文化所接受。聂驿清在每一双瓷筷上都刻有阳文“三礼堂”,这既是商标,也蕴涵着这双筷子的多重价值寓意。首先,“三礼堂”瓷筷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健康、最卫生的筷子,便于清洗,不易生菌。它相对于竹木筷,健康指数大大提升;而相对于贵金属、象牙、名贵木的筷子,三礼堂瓷筷又更生态、更环保。其次,“三礼堂”瓷筷承载着恭、顺、礼、和的传统美德。正因为瓷的属性,在无形中教化执箸者举止得体端庄、慢放轻举、温文尔雅、恭敬有序,勿躁勿急,戒浮戒乱。最后,以器敬礼,以礼行天下。瓷筷,既是人间烟火的实用,又是传统文化的凝聚,以筷为礼,代表着中国特色、瓷都特色;喻意着健康快乐、家庭团圆。而这,也正是聂驿清和他的三礼堂的大同之愿,瓷器与烟火相结合,筷子与文化相依托,也象征着天下人丰衣足食,代代福寿,这也是世界文化相通共识之处。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三礼堂”瓷筷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新时代赋予的机遇。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倡议的提出,中国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浸润出来的物质载体,而这为陶瓷产品的发展与复苏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聂驿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积极将“三礼堂”瓷筷的品牌融入景德镇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不断塑造提升“三礼堂”瓷筷独特的品牌形象与内涵,着力打造千年瓷都又一个闪亮的品牌,从而也使得“三礼堂”瓷筷品牌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相信不不久的将来,“三礼堂”瓷筷一定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成为景德镇陶瓷乃至中国的名片。
后记
当今中国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上演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际话语权,关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聂驿清和他的“三礼堂”瓷筷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素材和反思:也许从小处出发,从细节入手,才能带来大的回响。我们需要这样的中国好故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焦杨、路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