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陷阱”的形成类似于“温水煮青蛙”,它是指人们因习惯和满足某种环境及行为方式,对逐渐发生的变化和蕴含的危险缺乏应有的感知和警惕,最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状态。当今社会上,有的年轻人沉迷娱乐享受却难以拾起有深度的书籍,有的官员凭借掌握的权力大肆贪污腐败、痴迷多种贿赂,等等。
舒适区潜藏危机
在舒适区内潜伏着各种各样会给我们带来危害的“病毒”。要防范“舒适陷阱”的形成,就应该“居安思危”。在物质日渐富足的繁华生活中,只有保持砥砺奋进、不忘初心的状态,才能避免成为糖衣炮弹之下的“温水青蛙”。
人们在舒适区里缺乏必要的危机感,则会对可能导致灾难性的行为习以为常,从而失去警惕。事实上,这些习以为常的因素,有可能是某种十分危险的“病毒”。比如,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请客送礼常被视为礼尚往来的风俗。但问题是,对于不同的个体,送礼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亲人朋友之间相互送礼,甚至送比较贵重的物品或现金,这种互通有无,或者相互帮助,可以加深亲人们之间的感情。但是,如果接受赠与的一方视此为理所当然,也可能落入“舒适陷阱”,最终也许会伤害到亲人之间的关系。而一些所谓的“朋友”,特别是在一些相互有利益诉求的“朋友”之间,一旦建立了这种礼尚往来的关系,就像在自己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上,染上了一种有可能带来致命危险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将“舒适区”变成危险的“舒适陷阱”。
如何在舒适的环境中,不迷失自我,不出现掉入“舒适陷阱”的悲剧?古人云,“居安思危”,也就是说,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时,要注意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只有考虑到危险才会事先有所准备,有了准备才可以避免祸患。这实际上,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只有不以锦衣玉食为满足,才能避免停滞于权力和财富的包围之中;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清醒认识到名利的虚浮。拥有这样的认知,才不会流连于酒场和交际场,为身边庸碌者、以权谋私者的所谓“大流”所裹挟,迷失人生方向。
防微杜渐才可避免落入“舒适陷阱”
在舒适的环境中,“病毒”也会获得合适的繁殖条件。如果不加以扼制,“病毒”就会快速发生裂变,风险逐渐积累,舒适区也就会发展成“舒适陷阱”。
应该说,“舒适陷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逐渐积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上所述,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关系或社会行为,实际上可能存在对我们肌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病毒”。而由于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环境,对这些病毒没有防范,往往会将其视为正常现象。如果这些“病毒”只是使行为人丧失进取精神,得过且过,在温柔乡里消磨时光,还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伤害。最可怕的是,有些“病毒”是对正常社会关系的挑战。那些掌握了重要社会资源,特别是掌握公权力的人,一旦被这些“病毒”击中,形成所谓的“舒适陷阱”,不仅会对行为人的生活和前程产生影响,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危害社会。
最近几年揭露出来的贪官,有许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陷入绝境的。应该说,自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许多社会精英进入到了体制内,成为了社会管理者,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权力。因此,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逐利者也随之出现。这些逐利者看中的是社会管理者手中的权力,企图通过这些权力获得制度性利益。为此,一些逐利者逐渐对这些官员发起试探。起初,以老乡、同学、同学的同学为名接近官员。一起吃吃饭,送几瓶酒、几条烟。由于数量有限,很容易使官员放松警惕,并将无节制的吹捧视为正常,有的甚至还很享受。然后,有的结拜兄弟,有的认干亲,等等。而随着“关系”的深化,开始以过年过节、出国考察、儿女婚嫁等五花八门的理由,送巨额的红包或“零用钱”。到后来,干脆谈起了买卖。你给我办成这个事,我给你多少钱,即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比如,贵州省原省委常委、遵义市原市委书记廖少华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以重刑。他在庭审陈述时说,自己是被朋友“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拉下水的。显然,廖少华的这种辩解,对自身的原因缺乏应有的检讨,没有意识到事情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次要因素。但从其走向犯罪的过程来看,起初是一些生意人请吃请喝,吃喝来往多了,这些生意人就慢慢成了有利益诉求的“朋友”。廖少华也从过年过节送礼收物,演化到后来直接收受这些所谓“朋友”的巨款,深陷受贿和以权谋私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因巨额贪腐锒铛入狱。可以看出,廖少华的腐败不是一天养成的,他一开始也不是贪婪成性直接索贿,而是从接受所谓“朋友”的小恩小惠到贵重礼物再到巨额贿赂,一步一步越线的,直至东窗事发才幡然悔悟。
因此,要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和坚决制止一切不良行为的发生。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持续发酵。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各级党政干部,应从拒绝吃吃喝喝、请客送礼做起,认真清理朋友圈,远离病毒的感染。
以断臂求生的勇气突破“舒适陷阱”
经研究发现,人一旦掉入“舒适陷阱”,免疫力会迅速下降,直到彻底丧失,甚至可能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笔者曾就这个过程,与某些落马官员进行过探讨。我的问题是:第一次,如果有人向你行贿一百万,你敢收吗?这些受访的官员都说:会动心,但不敢收,因为这是违法的,查到后会被送进班房,前功尽弃,身败名裂。我又问:那后来,为什么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贿赂都敢收呢?他们一般会说:这有一个过程,自己控制不住。而且自己还会找些理由,比如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我给他们办事,让他们赚了大钱,收点也是应该的;某些位高权重者都这样收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些身处“舒适陷阱”之人,虽然有时有些焦虑和恐惧,但更多的是,用“众多人同在一条船”来释放压力。这个同船理论,也就是会将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物作为比较系。他们常常会说:怕什么,比我更大的官不是也收过我的?他都不怕,我怕什么?于是,他们会用收受的财物去贿赂自己的上司,结成减压同盟。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会将自己拉下水的人发展成更为密切的关系,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战线,以壮大声势,克服自己的焦虑。
因此,要突破“舒适陷阱”,还要有壮士断臂求生的勇气,要敢于悔过自新。在发现自己落入“舒适陷阱”之后,如果还抱侥幸心理,搞攻守同盟,最后必然会将自己送进监狱。所以,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勇于与过去告别,重建免疫系统,才能获得重生。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