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普法形式,拓宽普法渠道
创新参与式、案例式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参与式普法的典型,是立法机关将法律起草制定过程作为普法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立法机关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力争实现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立法机关往往多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加强了与公众的协商和沟通。群众通过立法参与提升了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更加了解法律、认同法律和遵守法律。案例式普法的典型是司法公开、以案释法,这已发展成为近年来最为直观、生动、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司法机关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落实以案释法的普法工作。同时,打造多个网络平台,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构建“互联网+”普法新模式。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获取法治信息的重要途径,利用互联网创新普法方式已势在必行,需应势而为。“互联网+”普法新模式要求普法主体,特别是国家机关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普法工作从人海战术向科技战术、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平台集成以及服务智能。例如,江苏省司法厅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探索推进“法律服务云”的建设,努力构建“智慧法务”新模式,实现了服务产品的系列化、精细化,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渠道的多元化、便捷化,有效提升了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即时性、互动性和持续性。
丰富载体形式,拓宽新媒体传播渠道。首先,新媒体具有渠道广、传播快、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等特点,在普法传播的互动性、精准性和融入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深入开展普法工作,要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提高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开展普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多种类型的传播渠道,构建新媒体普法新格局。比如,当前中国普法网已经形成了“一网两微”(中国普法网、中国普法微博、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增加了移动用户的参与率,实现了普法活动覆盖面的有效提升。其次,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移动客户端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是精准普法的重要接口。构建“移动客户端+”的普法传播模式,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相关的信息反馈,推送符合用户偏好和需要的个性化普法内容,能够使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触手可及,从而提升普法效率和准确度。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在享受“面对面”法律服务的同时,可以在生活的任何角落,以“键对键”“屏对屏”的方式获得优质法律服务。最后,在智能时代,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更新普法理念、观念和方法,转换传统的线下普法为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普法,通过线上法律咨询、网络知识竞赛、网络知识问答等普法新方式,实现普法渠道的“零间隔”、普法过程的“零距离”,实现“即时普法”“精准普法”和“有效普法”。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一五”普法(1986—1990年)
主要内容:《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二五”普法(1991—1995年)
主要内容:全体公民继续深入学习宪法;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地区内选学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各部门、各系统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有重点地学习同工作、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五”普法(1996—2000年)
主要内容: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继续开展宪法知识和与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
“四五”普法(2001—2005年)
主要内容: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要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五五”普法(2006—2010年)
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等。
“六五”普法(2011—2015年)
主要内容: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等。
“七五”普法(2016—2020年)
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