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扎牢防腐笼子 激发乡镇活力

核心提示: 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得益于达川区实行的“财政因素分配法”。2014年以来,达川区根据乡镇的人口数量、距离远近、贫困程度、上年实得财力等因素,形成倾斜基层、按因素保障分配的财政资金分配模式。对人口多、财力弱、地方偏远的乡镇按权重比例分配财政资金,确保各乡镇财力保障情况公开透明,实现更加公平的分配导向。

1月6日,天气进入小寒,寒风凛冽。但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佛尔岩村群众活动中心却是人来人往:村“两委”在这里讨论开春后的规划,农技人员在这里为群众分发青脆李树苗……干了多年村支书的潘政介绍:“区里从2014年以来加大对偏远山区的扶持力度,每年给我们村预算2万元办公经费外,还另外补助6万元公共服务支出费用,我们用这钱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

资金更充裕,不愁“想做事做不了”

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得益于达川区实行的“财政因素分配法”。2014年以来,达川区根据乡镇的人口数量、距离远近、贫困程度、上年实得财力等因素,形成倾斜基层、按因素保障分配的财政资金分配模式。对人口多、财力弱、地方偏远的乡镇按权重比例分配财政资金,确保各乡镇财力保障情况公开透明,实现更加公平的分配导向。

“以前是想做事做不了,自实行财政因素分配法后,我们将经费用在刀刃上。”村委会主任张东说。近年来,有了充足资金支持,村“两委”为群众做了不少实事,整修了群众服务中心,既方便群众办事,让村民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又让党员的“三会一课”活动有了阵地;对群众出行道路进行保畅,改变了以前出行在草丛中找路的状况。同时,村里还抽出部分资金鼓励群众发展产业。

2015年,达川区拨付乡镇用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财政资金0.5亿元,同比增长40%,促进乡镇硬化农村道路183公里,发展乌梅产业3.1万亩,青花椒产业1.5万亩,柑橘产业15万亩,新增畜禽养殖310户,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元,同比增加11%。

“过去20多年,上级只来了一笔修路资金,还是我们跑了几年才跑来的,中间还花费不少。”佛尔岩村接界的瓦石坪村原村支书周武元高兴地说,“现在村上不仅有经费为群众维修路,还专门设立机制,鼓励群众发展产业,对规模养殖上30只‘跑山鸡’、10头以上生猪的进行奖励,对发展果树上了规模的也采取以奖代补。现在周边的种养业迅速兴起,已有50多户通过流转土地成为种养大户。”

管理更规范,不容“吃拿卡要”“作风漂浮”

达川区的这一财政分配方法,完善了财经制度,资金监管更加有效,从源头上将遏制腐败的制度“笼子”扎得更牢。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5018万元,比2012年减少一半。两年来,核减财政拨款4525万元,核减政府投资项目金额4951万元。得益于“财政因素分配法”的公开透明,经费拨发及时到位,“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大幅减少,良好政风行风民风加快建立。

通过客观、科学、合理地评判乡镇实情,财政预算公开透明、经费拨付及时到位,各乡镇政府的“钱袋子”得到充分保障。两年来,全区共新增乡镇公用经费1000万元,拨付党建工作专项经费1080万元,规范建设村级活动室681个,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财政因素分配法”还将干部从“跑钱”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干部普遍将“协调”的精力转到了抓党建、促发展上。永进乡党委书记邓异霞说:“我们乡紧邻平昌,距城区70多公里,每进一次城来回至少要一天,以前因财力不足,一天到晚想的就是经费,经常耗在城里找资金,很少有时间下村。自实行财政因素分配法后,我们不再为干事愁经费,腾出大量时间下村入户,既融洽了干群关系,又为谋划发展做了大量的调研。”

此外,“财政因素分配法”还投入专项资金解决各乡镇职工食宿问题,干部即使值班也不会为就餐发愁,让干部有了“家”的感觉,工作起来干劲足,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而且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山下乡”热潮,吸引了机关大量优秀年轻干部投身基层、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韩冰曦]
标签: 笼子   防腐   乡镇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