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杭州市中心的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一直都是“老先进”,曾获浙江省文明社区、创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等众多荣誉,然而在去年的垃圾分类检查上却几次上黑榜,亮起了“红灯”。今年以来,该社区痛定思痛,锚定垃圾分类,写就三级联动“工作经”,跑出环境整治“加速度”,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实现了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的同提升,在老旧小区精准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上探索出了“灯芯巷样本”。
制定路线图,摆正位置有态度
在“银尚之家”创建、全国老干部工作参观调研点准备、“文化家园”打造等重点任务叠加的情况下,灯芯巷社区党委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垃圾分类共识,压实责任,主动出击。社区书记朱雅仙牵头主抓,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和居民座谈会,摸清底数,完善方案,周密部署,做好宣传发动,带领居委会、楼道支部和居民骨干一起参与,让整个社区动起来。分管社工田飞玄主动思考垃圾分类“提档升级”工作,拟写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左一个右一个地发动居民参与,招募志愿者参与值守和劝导,督促保洁人员,协调直运公司做好集中投放点的清运和保洁,每天都在现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全体社工目标明确、不惧辛劳、担当实干,分工配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展示了抓垃圾分类的决心和合力。
明确任务书,排兵布阵有速度
面对硬件条件差、开放管理难的实际,社区在充分调研后,敢于担当,破釜沉舟提出了“减桶”和定点投放、定时清运的路径,力求快速有效,标本兼治。一是推进强制“减桶”。把社区划为6个片区,从3月20日起,用时1个半月,撤桶、并桶、减桶“三步走”一气呵成,成功一片再推一片,将全部44个垃圾投放点缩减至6个集中投放点。二是引导定点投放。安排党员和志愿者,引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对分类错误的手把手劝导更正,对分类正确的居民予以激励,促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三是实施定时清运。衔接好保洁与清运公司,加大对集中投放点的垃圾清运频次,确保不因减桶影响居民投放,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家住凤起里5号的老宋原来对撤掉楼道口的垃圾桶很有想法,看到减桶后环境的改变,主动到社区来点赞,并报名成为一名垃圾分类的志愿者。
推进“1+1”,分类投放有强度
在现场引导、溯源抽查、张榜评比的同时,倡议党员骨干从自我做起,带动家庭,带动楼道,带动网格,营造“1+1”的氛围。持续坚持面对面、手把手劝导行动。每个集中投放点都安排社工、居民骨干、志愿者对易腐垃圾进行重点检查,对开包验收不达标的手把手地教,对不理解的居民面对面耐心劝导,引导居民从改变投放习惯向提升分类质量延伸。连续坚持“787”志愿劝导行动。每周7天时间,在早上8点和晚上7点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各安排志愿者进行一个小时的集中劝导,增强居民参与分类的自觉性。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行动。对受居民商铺和外来垃圾投放影响大的武林路江山弄集中投放点,把劝导时间延长,变“787”为“127”劝导行动,即一天12个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进行志愿劝导,确保垃圾桶的投放质量。
秀出新时尚,全面参与有热度
在社区党委、居委会和楼道支部的引导下,居民垃圾分类的总体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分类准确率也达到了70%左右,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正在从盆景变为风景,最终成为风尚。社区居委会挑重任。居委会成员梁美娟不仅入户宣传指导,还每天巡查所有垃圾投放点,及时收集反馈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作为1号集中投放点的片区长,她周密安排劝导志愿者,带头上岗,及时补缺,有效调动了团队积极性。楼道党员展风采。支部书记胡庭珠自己带头做好垃圾分类,还从支部党员、楼道抓起,一户户、一幢幢、一片片的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每天的集中投放点劝导中,看到投垃圾的她都主动上前问一问,看一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耐心示范讲解,被居民群众誉为最美志愿者。居民骨干齐响应。凤起桥河下5号居民董世军参加完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就自费购买分类垃圾桶放在单元门口,早晚与居民邻居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社区开展“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后,他也报名承担了一个集中投放点的劝导工作,将宣传发动面从楼道扩展到了片区,发挥了榜样的带动作用。(天水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