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乡村振兴,2018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委选派新一届帮扶工作队到宿豫区经济薄弱村开展挂钩帮扶工作。新一届帮扶工作队出征一年多以来,围绕目标任务,坚持“穿针引线”、下足“绣花”功夫,踏踏实实做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是认“针眼”。一方面,持续开展“两个遍访”行动,即工作队对挂钩的53个经济薄弱村居遍访、“第一书记”对驻在村居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遍访,做到村情、民情“两个有数”,为每一个薄弱村、每一个低收入户把诊号脉,逐一分析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途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另一方面,通过成立临时党委、举办“第一书记”论坛、开展“观摩+讲座”业务培训、赴北京大学开展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强化学习交流、对标找差,反思自身队伍建设的不足,从细小“针眼”入手,梳理归纳帮扶工作短板弱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理清了压实责任、聚焦重点等4点工作思路,确立了建成一批帮扶项目、兴办一批惠民实事等“5个一批”工作目标,细化了指导创办一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个农民经纪人等“8项实事”工作任务,全面搭建起了“4+5+8”帮扶责任体系。
重点要引“条线”。引好、用活帮扶资源,往往可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催生“裂变效应”。本届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一改以往“第一书记”单兵作战模式,充分发挥工作队“集团军”协同作战优势,整合全队力量积极引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资源,为帮扶一线源源不断输送给养,让帮扶的“种子”在宿豫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工作队频繁拜访商务、税务、市场监管等后方帮扶单位,推动厂房建设、白鹅养殖、体育扶贫等诸多项目落地;先后与知名企业签订定向扶贫协议,共同推动“百名电商帮百村”“百村百店”等扶贫计划实施;积极开设扶贫专柜,成功举办“消费扶贫”主题龙虾节,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线开花的帮扶工作新格局。
关键在练“巧手”。体系定了,资源有了,要想帮扶取得实效,核心在于练就一双“想干事、干成事”的巧手。工作队立足宿豫实际、结合队员特长,将54名队员分别编入合作社指导组、产业项目指导组等5个工作组,通过五指发力、同向用劲,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组合拳”。率先推行精准扶贫标准化,建立了精准扶贫“6+N”标准体系,助力宿豫获批国家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创新“流量扶贫”,实施“授渔计划”,开设“富两袋讲堂”,开展支部共建等“6大行动”,被帮扶群众由“躺赢”变“爱拼才会赢”。在帮扶过程中,队员们也实现了自我升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用勤劳能干的双手绣出了一幅“干帮户、民致富”的宿豫帮扶绚丽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