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显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把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作为重要的伟大飞跃之一。
大凡有过忍饥挨饿经历的人,谁也不会否认新中国成立70年的最显著飞跃是中国人彻底摆脱了温饱不足的困境。旧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粮食总体匮乏,多数老百姓难免会为缺衣少食困扰,占到全国80%左右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闹饥荒闹春荒连年都会发生。若是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如今的中国人,除尚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宣布完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几乎所有中国人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正在向吃得有营养、安全和健康迈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实现零饥饿目标。
回顾我国探索养活自己并最终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所走过的70年代历程,成就辉煌,道路却曲曲折折,极不平凡。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粮食生产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前,特别是改革前,为了扩大粮食生产,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垦,从军民一体的新疆建设兵团,到后来知青上山下乡广泛参与开垦的北大荒,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城镇化和工业化大量占用耕地,用作粮食生产的耕地每亩地每年只能剩余几百元收入,而耕地一旦成为建设用地则一次性收入就会跃升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一些地方的耕地非农化冲动极大。为了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国家先后划定了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不仅不再开垦后备土地资源,而且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结构对食物消费结构影响深远。新中国建立后一个时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加上我国要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和原料。在此背景下,为了优先保障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并适度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国家确立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计划经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对非粮其他重要农产品实行派购制度,对居民实行凭票供应。这些制度安排和做法,今天看来极不合理,但是在改革前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农业生产力落后状况下,无疑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国出现大范围农民卖粮难后,国家相继废除了粮食统购统销,让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注重发展蔬菜瓜果、畜牧业和养殖业,不仅为农民开拓了增收空间,而且扩展了人们食物来源,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比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消费口粮近200公斤,但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如今食物极大丰富后,随着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人均消费口粮不足120公斤。而全面合理使用山水林田湖草国土资源,种养结合,农林牧渔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中国人饭碗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越来越有保障。
物质装备让我国农业发展“如虎添翼”。70年来,品种选育和推广经历了矮秆化、高产化、优质化等一系列变化,种子对我国农业发展贡献最大。繁育新品种,引进新品种,种子产业化,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有效克服了种子退化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威胁。与种子相配套,与农业结构调整和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发展等阶段性任务相适应,耕作施肥等技术也与时俱进。
改革前,化肥极度短缺,农民广积农家肥,促进粮食增产。改革后一段时间内,化肥施用量多少曾作为现代农业的标志。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减少化肥施用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人力畜力是农业耕作的主要动力。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有效地替代了人力畜力。如今就算是老年人种田也不必为耕种收发愁了。
水患和干旱曾经是困扰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化发挥动员组织农民的优势,每到冬闲时节成千上万农民来到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奋战,从大江大河到田间地头,建成了一批有效抗御自然灾害的枢纽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改革后曾有一段时间农田水利建设受到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直接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90年代末全面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如今我国农业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是再大的自然灾害也不会改变中国人衣食无忧的现实。良种良法、农业机械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对农机购置实行补贴,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强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我国农业技术物质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中国人的饭碗再也不必看老天爷的眼色了。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西方就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西方又有学者担心谁来养活中国,提出中国发展将威胁全球粮食安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又出现少数国家指责中国粮食追求自给自足不开放市场违背WTO农业规则的奇谈怪论。无论国际舆论怎样变化,70年来我国坚定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解决了中国人温饱不足的问题。
在未来,我国将会更加坚定地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为主要内容的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业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并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为全人类实现零饥饿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