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范恒山: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五个关键词

作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我们曾经相对重视强化生产功能,之后逐渐发展为重视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视生态功能。后来许多城市虽然重视生态功能,但对生态作了较为肤浅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几个公园、改造几个河道或者建设几个绿色走廊等,生态成了单纯的景观因素或休闲场所,与生产和生活割裂开来了。

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涉及五个关键词,要紧扣它们下功夫、作文章。

精细

精细体现品质、代表高度,反映管理能力,衡量操作深度。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度往往决定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非常重要,马虎不得。

对所有城市来说,精细管理和精细发展要做到都不算容易。但越不容易越要努力去做,做到了且做得好就是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怎样体现精细并做到精细化管理呢?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个是,应体现在规划设计的严谨细致与建设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

从规划设计上说,大到城市的格局、风格、色调,小到建筑物的式样、马路的宽窄、路牌的颜色、广告的字体等,都要考虑周全、体现协调,做到最精、最优、最好,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在规划设计上要精细,在建设上更要精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城市马路的铺建,几乎过一段时间就要修一次,每次修完后看似平平整整,可没过多少天、没等到承载多少行人和汽车,有的地方就突然凸起来或凹下去。马路不断地修,人们搞不明白是要推动GDP增长呢,还是因为工作不精细,也可能二者都有。

另一个是,应体现在强有力的规则约束和不含糊的执法监督上。

规划设计不能留死角、建设构造不能留死角,监督管理更不能留死角。在这一方面,不能搞下不为例,不能做搔痒痒式执法,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要严,要使精细化意识融化在每个市民的心坎里或血液中,要使粗制滥造者付出代价。

做到精细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还应切实做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树立思想高度。思想有高度,则精细化就有力度。那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高度呢?我想,一是要有信用和信誉的考量,二是要有向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三是要有为万世立标杆的境界。

在这一方面,圣彼得堡城和巴黎城是典范。圣彼得堡建城超过300年了,但今天望去还是那么高端大气、恢宏伟岸,还是那么赏心悦目。巴黎也是如此。但反观我们的一些城市建筑,按照有关负责同志的说法,一般的寿命也就25年至30年左右。建筑寿命尚且如此,何谈质量呢?它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呢?

另一方面,要遵循客观规律。一些城市发展质量不高,难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客观制约。其中一个难处是,想拆的拆不掉,想推的没法推,弄不好还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往深里说,这涉及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问题,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特别是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搞民粹主义的东西,不能为个人形象、政绩名声而讨巧卖乖,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而要为大众利益着想、为未来发展着想。

协调

协调是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的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今天,协调意识应该说已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做到协调还是很不容易的,可能是因为考虑不周,也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大部分情况下,虽然考虑到了,在操作中却容易挂一漏万,没有把握住关键的方面或必要的方面,从而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按下葫芦起了瓢的状况。

在有关协调的问题上,特别要把握好两点:一个是要有战略高度,避免一叶障目;另一个是要抓好关键方面的协调,坚持以纲带目。

那么,关键的协调有哪些?基于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但“三生”的协调不简单是一个“三生”的空间组合,或者说不简单是三种功能的物理拼凑,而应当从整体规划到具体设计都能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交融耦合。

回顾城市既往的发展,我们曾经相对重视强化生产功能,之后逐渐发展为重视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视生态功能。后来许多城市虽然重视生态功能,但对生态作了较为肤浅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几个公园、改造几个河道或者建设几个绿色走廊等,生态成了单纯的景观因素或休闲场所,与生产和生活割裂开来了。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的“三生”协调,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底色,融入生产格局和生活方式之中。

第二,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要推动形成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供给端,核心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产业。要不断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各类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还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平支撑与人文情怀渗透。

二是人口。要实现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供给,必须有多样化的人群,形成适度的人群规模、合理的职业结构,从而形成各类人群的合理分工、相互支撑的动态协调。这一点十分重要,城市的人一定是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因为有不同角色才能提供不同的供给;因为有不同的供给,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对城市来说,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角色不同,都不可或缺。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形成人群的合适规模与合理结构。要通过增进和优化供给,推进供给和需求的协调。

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必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度融合体,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坚实的基础设施、美观的建筑,而且要有独特的精神和品格。

市民要有社会责任心、有信用和荣誉意识、有道德风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包括人的高素质和高修养。进一步来说,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的发展上。所以,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协调。

第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在我国,各类城市大多带着农村或者直接包含着农村,有的城市聚集了不少进城农民,还有许多农民集中居住在城中村。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

在这一方面,既不简单消灭农村,也不能使城市变为大农村,而要基于大局和长远考量,着眼于体制机制建设一体设计、分类处置、分步推进,使城市和农村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相得益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高质量   关键词   城市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