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聚团队之力 筑课堂之魂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不断深化课堂改革,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办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我校全体教师摈弃传统课堂模式的弊端,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教学改革理论,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生长课堂”,让自由的因子成为生命解放的密码。在此过程中,为了让“生长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围绕“三知三行”办学理念,牢牢抓住教师团队的根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聚团队之力,筑课堂之魂。

提升专业素养     寻求课堂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曾说过:“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前门外国语学校来说,我们更深知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石,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校积极为老师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力争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课堂改革不断推进保驾护航。

一方面,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苦练内功,自助培训。通过近几年的校本培训,我校已形成校内独特的自助培训风格,各年级教研组开展的教学研讨、分享交流会,其主持人和交流者都是本校教师,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分享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此外,在教改进入深水区时,我校更加注重专家的引领。几年来,我校多次与“城乡手拉手”学校——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共同聘请市、区各学科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等走进学校,与老师们一同教研、座谈、评课,带领教师积极探索“变教为学”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的发生。每一次专家的走进,都让老师们深有拨云见日、意犹未尽之感。同时,我校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各类外出学习平台。仅2018年,我校派出教师外出培训、交流、教学比赛达60余人次,并积极参加北京市、区各类比赛、研讨会、研修班等。特别是2018年末,我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参加了在北京一零一中学由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举办的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聆听了陶西平、顾明远、朱永新三位专家学者的讲座。此外,我校教师还赴河北、上海、云南、重庆、安徽等地参加各类研习讲座,教师们收获颇丰。除了走进国内的省市进行交流学习,我们还走出国门,把世界当学习课堂,走进世界友好学校的课堂,在行走中增长见识,拓宽国际视野。我们入住当地接待家庭,游历风景人文,感受多元文化,这都激发了师生们外语表达的自信心,在思考中外文化差异中遇见更好的自己。2018年寒假和国庆节期间,我校共40名师生赴澳大利亚、意大利的友好学校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游学中感受爱、学习爱、学会尊重、懂得感恩,一次留学将终生受益!

“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寻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才能真正让教师成长起来。于是,我校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借鉴国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生长课堂”改革的方向,即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采用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从2018年1月开始,我校全面开始了“生长课堂”的开放和培训。我校精心挑选了龚雄飞老师的《学本教学》一书,在全校开展了有书共读活动。全校领导与一线教师共同利用寒假认真学习。正可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活动期间,我校语文教研组长袁巧云老师厚厚的读书笔记让老师们交口称赞,数学组青年教师马文博、王晗的读书笔记内容丰满、条理清晰。学校各教研组组织了读书分享活动,所有的教师都与他们一样,都在默默学习、积极进取。教师们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对新学期的“生长课堂”充满了期待。并且,教师们在学本教学专家杨德发老师的现场培训中,亲历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过程,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动脑、动手、动嘴、动情”。让学生动起来,让求知成为本能。

同时,为了让“生长课堂”更加完善,充满活力,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们自发地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做到“听必评,评必透”。目的就是让“生长课堂”更加完美、更具活力。骨干教师积极带头进行实践研究,并开展了骨干教师生长课堂研究展示课,通过深度评课,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愈发热烈,“生长课堂”的模式也渐渐成熟。

赋能自由因子     携手课堂成长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为了让课堂更具凝聚力,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举行了生长课堂阶段研讨会。研讨会上,各教研组各抒己见,对生长课堂进行全方位探讨,达成共识:“生长课堂”是师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敞开心扉,相互支持与信任,彼此分享着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倾听的过程中,思维被碰撞,生命被激荡,灵魂被升华,平等、尊重、博爱,在前外课堂悄然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赋能自由的因子,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都有机会为了小组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组展学,全班评学。通过同学间的质疑和老师的追问,形成了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使师生在展学中知识、思维、情感共同生长,让学生获得尊重感和成就感,激发出学习的需求和动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产生热烈乃至沸腾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生长课堂”上,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都能获得新的学习体验、激发新的智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得到解放和生长……

带着这些实践后的思考与感悟,我们再次负重前行,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我校开展了全校教师参与的“生长课堂赛课”活动。教学校长带领教学干部、教研组长组成评审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评审计划和评分标准。全校一线教师58人全员参与,经过教研组初赛、全校决赛,最终评出校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13人。2018年秋季开学前夕,我校开展了首届生长课堂总结表彰会,把“生长课堂”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会上,参赛教师代表李梦楠老师在发言中提到:“生长课堂”让我在教学中总是收获惊喜,师生总能在课堂上擦出思辨的火花。评委代表袁巧云老师用“雏凤鸣出老凤声”表达新教师在“生长课堂”推进过程中的成长,她说:“‘生长课堂’是有温度的课堂,我们的‘生长课堂’真正生长知识、能力、智慧和美好情感。”在这次总结会上,我校大胆尝试,播放了获得评委一致好评的物理教师赵雪婷的课堂实录。随后,评委徐桂姝、赵雪婷老师一起,用交流访谈的形式,对这节课如何运用“生长课堂”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共同深度交流,全体参会教师积极踊跃参与互动点评,一致认为赵雪婷老师这节课对今后“生长课堂”的实施和推进有很好的参考作用。2018年末,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走进前外的活动中,我校老师展示了七节课,“生长课堂”经受着洗礼,学生的智慧在萌动中产生创造的结晶,教师在驾驭新鲜而动人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完善和升华。2019年1月25日至26日,当学生尽情享受寒假时光之时,我校全体任课教师仍旧坚守岗位,进行“生长课堂”中期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老师们以教学设计、PPT或导学案为抓手,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情,确定学材、设计问题。老师们围绕生长课堂的自学、互学、展学的环节,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启迪思维。备课组长组织老师们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各组教案学案,丰富学材。任课教师们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同一套教案、同一套课件、同一套学材,再加上老师们针对自己班级学生进行的课堂情况的预设,将生长课堂细化环节、落实细节,在备课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生长课堂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办好一所具有未来感的学校,必须要具有广阔的视野、明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人性化管理、先进的课程理念,还要拥有一批肩负“四个引路人”的好教师,并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聚团队之力,筑课堂之魂,这是我校办好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国语学校的根本遵循,以课堂改革为载体,让每一个生命在“生长课堂”中获得解放生命的密码,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基础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新措施。

(作者为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课堂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