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在现代化的办学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自2008年高宇军担任校长以来,学校提出了以“谋师生根本发展,求学校至臻树人”的办学理念,使得学校赢得了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长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未来教学的方向,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于是,我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要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理念,从而把微课、翻转课堂引入到学校。
翻转课堂改革实践 变革学习教学方式
在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首先从培训尝试试行,全校稳步推行。从2014年3月开始,我校微课制作的培训,评比到参加全国比赛获奖。2014年8月-12月,物理学科在高一年级开展一个学期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活动,同时配合学案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尝试。2015年2月28日,我校聘请北京电化教育馆专家潘克明做了题目为《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革》的报告。2015年9月开始在新初一年级和新高一年级各设立2个翻转实验班,2016年9月分别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设立11个翻转实验班进行翻转教学。至2017年9月,我校实现全部六个年级共计18个翻转实验班的全部学科的翻转教学。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学主任董爽
同时,2016年6月高校长主持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教科研主任柴荣主持的课题《高中语文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研究》被北京市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获得立项。2016年12月22日,我校召开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研讨会暨区规划办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高中语文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研究》”开题会。高校长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教科研主任柴荣做了《高中语文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历史组姜瑶瑶老师做《秦始皇陵兵马俑》公开课,生物组邓楠老师做《社会行为》公开课,化学组陈永举老师做《有机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公开课,语文组柴荣老师做《现代散文之情理关系》的公开课。并聘请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宇新老师,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杨杰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方麟副教授,北京市东城研修中心季茹主任,北京市东城区教科所周海兵老师为专家,对两个开题报告做点评。
为了保障翻转课堂的顺利推进,我校成立了翻转课堂研究核心组。2017年1月15日,核心组成员亲赴山东省昌乐一中实地调研,3月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制定出翻转课堂预学案。同年3月22日,柴荣老师又以区公开课的形式确定了翻转学案的基本操作流程。由此我校所有学科都以此为基础,全面推开。为了保证学生的预学案的落实,我校专门为翻转实验班安排了30分钟的自习时间,保证翻转课堂预学案在课内落实。
此外,我校充分给参与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老师搭建广阔平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2017年4月17日,我校成功举办“聚焦课堂教学变革、创新二十二中精神——做学生引路人、走翻转教学路”教学研讨会。学校11位教师进行了10节翻转课程的展示,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文史联合课”得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王凯主任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我校以此课题为牵引,努力探索并构建中学各个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各个学科由每周翻转一节课到每节课都翻转,翻转的规模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大。2017年10月13日—15日 ,我校 13位老师赴昌乐一中参加第二届全国翻转课堂学术研讨暨成果展示大会,以柴荣老师为代表的8位老师做公开课,展示了我校“翻转课堂”的实施经验,影响深远。
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个性学习提升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可以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技术去优化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促进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感兴趣的内容。这是翻转课堂推进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
基于此,我校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平板电脑、抢答器、VR技术、AR技术、手持图形计算器、作业盒子APP、青蚕学堂智慧笔、实验学科,比如物理力学实验室、地理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各种传感器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知识密度和容量。同时,我校又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专门设计了翻转课堂网络平台。从2017年9月开始,翻转实验班开始使用该翻转教学网络平台,把主要学科如语数外的周翻转课时提升到了2节,并启动了33云学堂网上预学模式,22中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预学方式诞生。
2017年11月21日,“新视野·新流程·新技术”为主题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会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中期汇报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我校教师在11门展示课程中充分运用AR技术、VR技术、平板电脑、手持图形计算器、智慧笔、数字化传感器等新技术,呈现出新技术在翻转课堂、主题课程、跨学科课程、科幻类课程和工程类STEAM课程等多学科多类型课程中的应用。其中,语文特级教师柴荣老师展示“再造想象能力与把握作者情感”的再造想象主题教学,成功运用AR技术帮助学生补充知识经验欠缺,完成作品阅读,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在STEAM课程上,听课教师在专用听课教室与课堂中的学生同步操作体验,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对比,深度体验学习方式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的根本变革。
翻转教学成绩斐然 科研助力教师成长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构建出“双主体走七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的学习环节,我校采用了相关策略帮助学生自学。对外部动机强的学生,放开自学、适当激励。通过选取适合自学的内容,通过激励机制鼓励自学;对内部动机强的学生,提供更多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资源,强调自我进度把控;对学习基础较好、自学进度把控能力弱的学生,教师适当加强引导与约束。
时至今日,经过近三年的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师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在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方式的引领下,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主题教学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师工作中发芽、成长、蔓延。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了很大提升,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我校教师现已发表翻转课堂教学相关论文30余篇、完成编写《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与翻转成果集《翻转实践与反思》。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我校教师在区级、市级优质课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现已开展市区级公开课50余节、微课制作1200余节,翻转效果显著。
因为翻转,所以变革。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走科研兴校之路,在学校翻转课堂顶层设计和教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变革学习、教学方式的路上,也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作者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