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及媒体频繁曝光儿童受性侵害事件。性侵本身就有时间性的规律。例如夏季,除了天气炎热会导致犯罪分子情绪波动,还会因夏天衣着都相对暴露,给予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有研究表明,实际曝光的性侵害案件与真正发生的性侵害案件比例为1:7,也就是说7个遭受性侵害的孩子中,只有一个会被发现,甚至进入司法程序。此外,很多性侵害案件中,受害的孩子们拒绝对案件陈述,保持沉默。甚至有些家庭出于所谓的“保护孩子”的心态,极力想把事情平稳下来。面对受到侵害的孩子,他们是什么状态?该怎样进行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呢?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此采访了宗春山,以下为采访纪实:
记者:儿童受到性侵害后往往保持沉默,这种现象特别普遍,为什么会这样?
宗春山:首先,这是一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不光是孩子,成人也如此,在遇到一个重大的突发的创伤事件之后,出于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心理保护,会让人的整个思维停滞,情绪变得麻木,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所有的问话和沟通都没有任何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
第二,儿童往往在受到性侵害之前就受到犯罪分子的威胁了。我们知道,许多性侵犯实施者就是孩子身边的人,比如继父、叔叔、哥哥等,这些亲人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内心是矛盾和冲突的——他们到底是不是坏人?他们不让我说,我该不该听?所以,这些“身边人”的威胁更具有震慑力,会把孩子们吓住。
第三,很多孩子受到性侵之后难以启齿。一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和我们的性教育有关。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加上这种回忆本身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伤害,让孩子有强烈的羞耻感、恐惧感,甚至内心的伤疤再次被揭开。所以,他们害怕回忆和讲述那段经历。
第四,普遍而言,受侵害的孩子往往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孩子自己会怀疑:我重要吗?他们在乎我吗?我说了有意义吗?于是,孩子们就用沉默来默默忍受这种创伤。其实,这已经是这类孩子的一种生活模式或者惯性了,在其他方面受到伤害或者痛苦的时候,他们都会采取沉默的方式。
第五,家庭对“性”讳莫如深,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到在家人面前不能谈“性”,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性”在这个家庭中是禁止被谈起的,是肮脏的、丑陋的。因此,孩子会想:一旦自己说出来,就可能被骂,甚至被打。举个例子,台湾自杀女作家林奕含,她在受到性侵害后,几次向父母谈起自己的经历时,都被父母有意无意的堵回去了,而她的父母还是医生。所以,孩子在面对家庭这种“无声的禁锢”中,也只好把苦水咽回自己肚子里,不再去说。
第六,父母急于从孩子嘴里获得所谓的事实,“你快说呀,快说呀”。我们越是这样给予孩子压迫感和紧张感,孩子往往就越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综上所述,就是儿童遇到性侵害之后,往往保持沉默的原因很复杂。越是在这个时候,父母越应该镇定,当然说完全镇定很难做到,我是指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他们才是最痛的、最恐惧的人。家长要给他们时间,给他们一个平息心态的过程。只有孩子们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被信任感的时候,才能真正地讲出实情。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受侵害后,不敢向家里提呢?
宗春山:孩子们受侵害之后不敢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和空白,而这个空白教育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父母性价值观和道德的判断,父母认为性是肮脏的,不能和孩子谈的……那么,到底要怎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的性教育几岁开始合适?其实,“几岁合适”是一个误会,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已经有性教育了。性教育有两个层面:分别为显性的性教育和隐性的性教育。
所谓显性的性教育是指,家长跟孩子讲身体,讲生殖器官。而隐性的性教育是指,就是家长对性教育闭口不谈,“不谈”本身就是谈,就是在告诉孩子“这个不能说”。还有一种隐性的性教育,那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例如,父母在给男孩子买玩具时会买枪,给女孩买玩具时会买娃娃,给男孩买蓝色、灰色、黑色的衣服,而给女孩就会买粉色的、红色的衣服……这本身就是一种看不见的性教育。以及成人经常教导女孩要安静,男孩要勇敢,这些都是性教育。
性教育不仅是生殖器官的教育,还包括人格、道德、习俗、法律等都在其中。所以很多家长问“性教育几岁合适”,这里的性教育往往是指显性的性教育。儿童在2-3岁时,就已经开始有性意识了,这种性意识往往是一种外在的,例如“爸爸妈妈怎么不一样”“男孩女孩怎么不一样”等。因此,有意识的性教育应在2-3岁就可以开始了。
接下来,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性教育知识。家长不必担心如何进行性教育,如今市面上有很多儿童性教育书籍,都比较科学严谨,家长可以买来看看。此外,在性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一种害羞的心理。当孩子主动问家长一些性知识时,例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家长变得很紧张很慌乱,孩子就会从你的表情中感受到这个问题可能不能问,尤其是不能问你。但是孩子认为不能问你,不代表没有疑惑,于是他们就会到互联网上找,或者小伙伴之间寻找。
要知道,从互联网和小伙伴那里得到的信息,不一定就是正确和准确的信息。因此我觉得,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先解决自己的性观念,解决自己的性意识和性知识。否则,性教育在孩子眼中就成了“免谈”。
想想看,性是人生命中的一大部分,我们从性那里开始人生的繁衍,从性那里获得愉悦,获得责任……如果我们不去谈这个人生中重大的内容,那这样的人生将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更何况,孩子们一定会去获得这些知识,这是他们学习的能力,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记者:已经受到性侵害的孩子,该如何进行心理排解?还需要注意什么?
宗春山:首先,要充分给孩子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受性侵害孩子此时已经没有安全感了,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也被破坏了。这种信任感不仅局限于犯罪分子,可能已经对整个成人社会,甚至怀疑异性的父母能不能保护自己,会不会伤害自己。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重新恢复对成人和社会的信任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个性,也取决于家长对孩子保护的质量。
第二,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错误不在他,这也是安全感的一个延伸。有人说,儿童之所以被性侵是因为孩子主动跟对方示好,主动跟别人要零食,对于这种说法,我们要看到问题的深层一面,孩子们主动的背后往往说明他们是被忽视的孩子,是缺少爱的孩子,他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获得关注,只是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是有害的、危险的。可他们毕竟是儿童,没有办法判断当自己需要爱、想要获得爱的时候,哪种方式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健康的。正因为如此,成人不能把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父母首先要反省,是否是自己的教育和保护出了问题。
第三,孩子此时是有情绪的,而且他们自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成人要给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最好的方式就是“玩”,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泄,转移注意力,例如撕纸、打枕头,甚至通过摔东西把愤怒宣泄出来。
第四,父母要跟孩子承诺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要承诺家长有能力保护他们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第五,如有必要,可以换一个生活环境。因为当下的环境已经让孩子有噩梦般的回忆了,换一个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重要的保护。
除此之外,当家长遇到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主动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因为此时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他们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做父母的也是如此,家长心理也会受到伤害,例如内疚、自责、愤怒、担心、恐惧、抑郁,这些情绪状态也一定会影响到家人,包括受伤害的孩子。
所以,这个时候要接受心理辅导的不仅仅是孩子,甚至涉及到的家庭也应该参与进来,只有家庭氛围做好,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那段阴影。这就是今天我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