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 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在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和外部市场挑战严峻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发展既是实现中央提出的“六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和化解外部风险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外贸助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应从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扩大自由贸易协定、释放政策性红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方面促进对外贸易的平稳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中国外贸波动 稳外贸 促外贸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0.004
2018年7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贸易是经济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外贸易净差额的增长将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并带动就业增长。外需与内需的平衡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出口贸易不但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国内附加值和外汇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测算结果看,中国每千美元货物出口可以拉动国内增加值621美元。进口贸易不仅可以缓解国内资源短缺与供给不足,而且可使依附于产品中的国外先进技术得以扩散,有力推动技术提升和生产率提高。
对外贸易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突破口。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规制加强以及资源约束的日益严峻,加快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质量发展转变迫在眉睫。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及投资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出口市场的竞争将导致低生产率的企业退出市场,进而促使资源流向高生产率的企业,提高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参与出口,企业还将能够获得更多机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发挥“干中学效应”和“外溢效应”。
对外贸易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通过扩大出口实现动态的产业升级是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在当前新型国际生产体系中,出口贸易将促进中国经济的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和产业升级,实现由国际分工中的低端锁定向高端迈进的突破;另一方面,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将通过进口货物的渠道传导与扩散至国内产业,为产业技术与模式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的许多制造业(如中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都是通过对外贸易逐步适应国际市场与标准、实现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并最终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的。
对外贸易是稳定就业的重要保障。“稳就业”是“六稳”之首,就业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制成品对外贸易将通过企业成长和产出扩张引致劳动力需求的上升。服务贸易对劳动力有更强的吸纳能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有效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来的就业人数高达1.8亿,即每四个就业人口中就有一个从事与外贸相关的工作,对外贸易是稳定就业的重要保障。对外贸易的结构升级还可以显著提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对外贸易是应对外部风险的有利武器。一国的对外经济风险集中体现在汇率波动和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两个方面,而防范与应对风险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它通过对外支付、稳定汇率和信心支撑等职能有效地发挥重要的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性作用。而扩大净出口则是一国积累外汇储备的主要途径。受益于长期的货物贸易顺差,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截至2018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727亿美元,极大地增强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成为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屏障和有利武器。
近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波动情况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至第四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分别为6.76万亿、7.36万亿、8.18万亿和8.21万亿元,呈逐季提升态势。但受季节因素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8年一季度我国出口贸易额持续下滑,2018年1月我国出口贸易额为1.32万亿元,而到了2018年3月我国出口贸易额下跌到1.11万亿元,甚至低于当月的贸易进口额,使得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呈逆差状态。此后,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复苏迹象,但到了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又开始显露出颓势。2019年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3万亿元,其中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23万亿元和1.5万亿元。2月末进出口总值为1.81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0.3%,增速较上月回落3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为0.92万亿元,同比下降20%,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38.6个百分点,进口0.89万亿元,同比下降0.4%,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27.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为342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2414亿元。
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情况来看,波动幅度较大的时间主要处于每年的第一季度。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3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差额波动剧烈,表现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由2月的1364.67亿元下降到3月的981.4609亿元,降幅为28%;对欧盟的贸易顺差由888.25亿元下降到227.34亿元,降幅高达74.2%;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由4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长6.5倍。到2019年2月,我国对不同国家的出口又出现明显的回落态势,当月对美国出口贸易同比下降32.9%,较上月下降39.6个百分点;对欧盟和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分别为-9.28%和-4.9%,较上月分别回落33.38和29.47个百分点。
从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2018年发生较大波动的是机电产品,第一至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17%、9.4%、9%、9.1%,其中汽车出口的环比增速分别为-0.27%、43.2%、1.2%、-0.16%,手机的环比增速分别为-34.9%、-8.7%、18.9%、40.1%,波动较剧烈。2018年,从进口贸易的商品角度来看,除农产品外总体上持平稳增长态势。
从贸易的地区结构来看,2018年,西部12省份外贸增速为16.1%,超过全国增速6.4个百分点;中部6省份外贸增速为11.4%,超过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14.8%,超过全国增速5.1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8.8%,低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从省份统计来看,2018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在前五位的是黑龙江、陕西、四川、湖南、云南,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影响,中西部省份的对外贸易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波动的原因分析
季节因素。从201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看,我国贸易波动幅度较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原因之一在于受春节的影响。很多企业春节前抢先突击出口,春节期间则停工休息,春节后企业大量进口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使我国外贸在这一期间出现较大的波动。历史上与2019年春节近似的年份分别是2000年、2003年、2005年、2011年和2016年,这些年份2月的出口额环比1月均出现大幅度回落。从贸易的地区结构来看,2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额均环比低于1月的贸易额。
全球经济形势。从全球经济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性低迷的状态没有根本性好转,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增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近期,主要国际组织已经纷纷下调了全球经济的增速预期,如世界银行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作出下调,从2.9%下调至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比之前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也由去年的3.5%下调至3.3%。而全球贸易的前景似乎更为悲观,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下调1.1个百分点,至2.6%,这是过去三年来的新低。受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保守主义的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中国对外经济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包括:新的关税和报复性措施、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财政刺激效应消退、货币紧缩政策效应显现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形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正处于转换阶段,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增势,但依然不牢固。金融和债务去杠杆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完成,流动性放宽并未带来信贷增长的回升,对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股价和人民币汇率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调控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下,国内投资增长持续下滑,企业债务风险时有发生,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增长的下行压力凸显,这些使得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汇率波动。2018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累计贬值约5.2%,双向波动更加明显,全年振幅创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的最高纪录。一方面,汇率的剧烈波动会使得国际贸易交易变得更加不可预期;另一方面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与贸易有关的生产与需求。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将通过影响上游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进口价格,影响PPI和企业成本。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因人民币升值受损较大,而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因人民币贬值受损较大。
全球价值链重组。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国际贸易格局正经历地理、产业与价值链的重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传统地位正受到发达国家的“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人工智能、3D打印、新材料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使发达国家重新获得制造业的新优势,不但恢复了工业竞争力,而且可能会减少对进口贸易的依赖。越南、印尼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更优惠的开放政策迎头赶上。中国也正在强化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强力整治环境生态、鼓励研发创新活动、促进产业调整转移,这一过程也必然对外贸产生重要影响。
稳外贸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在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因外部需求低迷和内部成本升高等不利影响而日益严峻之时,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通过多举措、多途径缓解进出口企业的困难,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
改善外贸环境。一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主要包括“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在“减单证”方面,按照“能取消就取消、能合并就合并、能退出口岸验核的就退出口岸验核”的原则,大幅减少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在“优流程”方面,借助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的联合检查,提高口岸改革效率;在“提时效”方面,利用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以及查验智能化,提高口岸物流服务效能和查验工作效率。二是减轻企业税负,一方面通过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的收费,建立相应环节的收费“正面清单”,形成对外贸易松绑减负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实施分类检验等手段直接减免企业费用。
强化政策保障。为降低汇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另外,为缓解进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央行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企业的融资服务以及加强对有订单、有效益的进出口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并且扩大对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融资等方式,拓宽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进出口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改革。在出口退税政策上,为与国际接轨,按照结构调整的原则对现行的货物出口税率进行调整,并进一步简化税制,将退税率由七档并为五档。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的覆盖面。完善消费品进口的相关政策,对部分国内需求较大的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深化“双随机”改革,在进出口查验环节,查谁和谁查都由计算机系统随机确定,确保了公平、廉洁和高效。
突出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与新模式,稳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鼓励支持市场采购模式试点,海关总署出台了相应的市场采购贸易监管办法来配合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范围的扩大。制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相关试点范围和推广外贸新型商业模式方案。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以及自由贸易账户改革,使之成为降低贸易成本、扩大投资与服务业准入开放的新制度高地。
巩固和培育竞争优势。首先,在传统外贸优势的巩固上,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来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腾退用地则可供高新技术制造、研发、商贸、旅游、专业服务、创新创业之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加工贸易的审批。其次,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上,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和境外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一批重点行业专业性境外品牌,对外贸企业收购境外品牌、建立营销体系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
在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措施和妥善应对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后,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局面,有效遏制了对外贸易的下滑势头。2018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万亿元,增长9.7%;贸易结构更趋平衡,服务贸易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第二,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增长20.7%;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升至15.8%;商品结构持续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升至58.7%;各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升至48%,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的地位;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升至56.3%,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贸易业态实现了快速增长。
促进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当前,在国内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和前期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发展动力和结构得到持续提升,高质量贸易发展取得成效,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主要体现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以及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等方面。为积极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向前,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沿线大通关合作,利用好“一带一路”大平台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培育新兴出口市场。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贸格局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多元化国际市场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还推动中国中西部从开放边缘走向开放前沿,贸易潜力持续释放,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要加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为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目前,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正在与27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这些互惠协定将为中国出口创造更稳定的制度保障和降低贸易保护的不确定性,也将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中国的贡献。
要进一步创造政策红利,在降成本、促便利、供保障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不断优化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营商环境。在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的基础上,优化出口退税流程、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对于诚信企业可实行先退后审,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成本。要通过推广无纸化通关、缩短货物通关时间以及简化进出口监管文件等措施优化口岸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促使贸易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特别是要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造成的产品竞争力下降。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加大对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通过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对外贸易向高质量、高层次迈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出现的不利局面除了受到外部需求低迷以及贸易摩擦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国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进而国际竞争力不足导致的。科技创新不仅是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优化我国贸易品结构、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的强有力方式。因此要通过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克服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发挥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以前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较强,并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国内资源约束日益严峻、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经济的目标下,这种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难以获得持续增长。而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高附加值等优点,这既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拉动就业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商务部综合司,2018,《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秋季)》。
世界银行,2018,《中国经济简报》。
责 编/周于琬
"Ma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heng Bin
Abstract: The experien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that foreign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table economic growth. At pres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downside risks in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severe challenges in the external market, the stead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ix "stability" goals set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t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actively deal with and resolve external risks. To get foreign trade to help China's economy obtain the goal of "ma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stead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by making better us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xpanding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offer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improving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service trade.
Keywords: foreign trade, fluctuations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abilize foreign trade, promote foreign trade
盛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