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读书 > 正文

为什么写“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有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但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多读几本史书,就会明智起来,没那么简单。读史关键在于方法,要善于总结和分析。记住一堆年号并不能使人明智。

分析历史的规律是件困难的事

分析历史的规律面临着很多困难。

第一个是历史资料方面的困难。

有些国家历史分析的困难在于历史太短,资料太少,没啥可总结的。而中国历史分析的困难在于历史太长,资料太多,总结不过来。确实,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商代开始我们就有史官了,历史资料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别的不说,一套“二十四史”就有四千多万字,读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如果有人说他通读过二十四史,最好别信。

除了二十四史,我们还有《资治通鉴》《史通》《通典》……都是大部头的。如果都想通读一遍,再去总结,那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这是第一个困难,资料方面的困难。

第二个困难,是总结和梳理的困难。

掌握了史料,读了大量的史书,也不见得就能从历史当中获得益处,相反,还可能被历史给坑了。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一段历史,不同的人可能会总结出完全不同的规律。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然而,并不是记性好的人就能生活得很好,因为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同义词。很多人记性很好,但是思维的逻辑性很差。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中国拥有最庞大的史料库,然而并不见得因此就能产生最伟大的历史学。事实上,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历史学家们基本上是按照“善恶忠奸”这个简单的思路,对复杂的历史记忆进行整合。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总是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就是因为人心不古,不肯好好听孔子的话。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贯彻孔孟之说,那么尧舜之治很快会再现。而普通老百姓听了历代的评书、演义,得出的结论更是简单:一切成功都是因为皇上听了忠臣的话,一切失败都是因为皇上听了奸臣的话。所以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天下自然太平。这种历史总结能力,是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一直在“鬼打墙”式的治乱循环中绕圈子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史需要悟性。

写一本简单明了的“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基于读史的困难,我决定写一本简单明了的“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它的作用,是帮助普通读者在世界史的背景下,迅速了解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一个整体概念。

有人问,为什么不写一部《中国通史》?

第一个原因,通史的体例不利于读者简明地了解中国历史大脉络。通史字数往往比较多,比如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通史的写法通常比较刻板,首先是按照朝代的顺序,一朝一朝地讲下去。其次是每一朝分成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一块一块地码豆腐一样地码上去。往往看到后面,就把前面的忘掉了。特别是现有的通史,重史实而轻史识,只注意罗列知识点,并没有把这些知识点背后的逻辑线打通,也就是说,没有下功夫梳理历史背后的规律。

因此我要做的,是打破朝代的顺序,提炼中国历史的大脉络。跳出具体朝代、具体人物、具体事件,聚焦历史背后大的规律。

所以,这本书不会津津乐道于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权谋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君臣争斗过程,还有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起和崩溃,因为这些过程虽然每次都花样翻新,但本质上无非是一些规律性的重复。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这些过程背后的游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个原因,通史很难进行中外比较,或者说难以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史。

有的时候,历史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地去看,才能发现一些整体性的规律。比如只有升上太空,你才会看清地球是圆的。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不读世界史,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

分析中国与世界的相同与差异

这本《简读中国史》要做的,是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去观察。

一般来讲,中国人写中国史,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局限于中国自身,不注意影响中国的世界因素。然而事实上,在中国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因素在很多时候起了关键作用。比如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些要素,对中国早期王朝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当然,这些外来因素并没有削弱,反而强化了中国的文化个性。

这本书还有一个重点,是分析中国与世界的相同与差异。事实上,中国历史有很多与欧洲历史相似的阶段。比如周代封建制下的贵族社会,与西方的“封建时代”(也就是中世纪),有着非常相似的贵族精神和游戏规则。中国的秦汉帝国,更是与欧洲的罗马帝国也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汉帝国崩溃后的“蛮族入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当时一个世界性的现象,罗马帝国也是在同一波“蛮族入侵”中崩溃的。中国史与其他国家的历史也有“神同步”的阶段,比如晚清中国面对外来侵略的反应,与东南亚的邻国缅甸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中国史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更多的是本质上的不同。比如罗马帝国虽称帝国,却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也没有做到书同文、车同轨。正是这种不同的历史本质,导致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分别崩溃后,中国和欧洲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因此,我会在本书中对比在地理因素影响下的先秦和希腊文明,对比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对比清代中国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的财政能力,对比中国、日本和缅甸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时的反应,这样才能凸显出中国历史的独特规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标签: 世界史   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