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仲泉
岁月不饶人,真没想到我已跨入“80后”行列。我是“三八式”(1938年出生),由于家在农村,经历了新旧社会鲜明对比。到城里刚上初中时,抗美援朝、参军参干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当时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深深为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所感动,居然也要跟高年级同学一起报名参军去抗美援朝。由于年龄太小,没有被录取。但志愿军的奋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此后一直要求进步,不断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终于在1956年高中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入党时的“初心”,就是想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那一代人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影响很深。这段金子般的人生格言,激励着我们50年代的年轻人,去追求革命的理想,奉献火热的青春;也鞭策着我们与时代共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干点事情,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碌碌无为。我始终将它作为人生座右铭。这是我当年的初心,也是我一辈子的恒心。我目前虽已退休,实际上是退而未休,我规定自己两大任务,一是“布道”,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道;二是传承,带硕士生、博士生和一些赞同我的观点的年轻人,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当前,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很有必要。就党员个人来说,是锻造价值观、炼就金刚不败之身的“熔炉”;就全党来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高尚性的必修课。但是,不能使这场教育活动异化成为走过场的新的形式主义。要使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还必须改进教育方法,强化制度建设,把关住权力的笼子扎得又细又密,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