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的全方位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已次第展开,制约新时代我国人才发展的沉疴痼疾亟需彻底根治。目前,各地方已对照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了实施意见,形成了特色化、层次化的人才工程体系。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改革部署仍难以落地:一是改革的顶层引领作用有待强化,“一把手”对人才改革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二是人才工作部门间协同机制不健全,基层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且人才机构职责权限划分不够清晰,整体运管体系和政策系统有待完善;三是人才法制化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实施意见缺乏精准的思路和具体抓手,对“非公”人才的管理仍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地区的实施意见只列出相关责任单位缺乏衔接机制;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落实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意见时简单套用上级文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有效对接等等,使得改革成效与人才的获得感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人才战略资源地位,对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蓝图。因此,加快步伐持续深化改革并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和实践体系,破除人才体制机制弊端,让中央的改革举措取得实效,已经成为新时代各地方人才改革的首要任务。
所以,各地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为根本遵循,强化党管人才原则,依据新矛盾新定位新使命,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寻求新思路新工具新方法,切实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三个“落地生根”。
强化政治担当,从思想认识上落地生根。各地方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政治任务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以推进,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程、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推动人才工作不力者要严肃问责,不断提高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胜任力和政策纠偏能力,层层压实党管人才的具体责任,形成党和人才命运共同体。
完善协同机制,从顶层设计上落地生根。各地方应积极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加强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的协调性和人才工作的整体联动性。在上下级部门间建立责权明晰的纵向协调机制,将人才工作管理权限和工作重心下移;在基层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体制,解决人才工作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同级管理部门间建立横向协同机制,强化分工合作,明确部门责任,简化工作流程;在区域间探索建立人才及其成果共享机制和资质互认机制,实施人才流动信息通报和流转制度,搭建政府智库平台、政策咨询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相互配套有效衔接的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从社会环境上落地生根。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各地在做强公共服务的同时,要努力为人才提供分类施策、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服务以及多维度差别化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人才,构筑平台培养人才,优化环境使用人才,鼓励产业与人才良性循环,并强调德育教育、基础研究,突出国际性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不断加大各类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以“店小二”的精神推进人才工作向体制性、规范性转变,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小气候”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大氛围”,这样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才能让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动,才能让新时代的中国成为“全球人才磁场”。(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
【注:本文系国家外国专家局2016外国人才工作课题项目:“十三五”时期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研究(课题编号:BJJQ-2016-594-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问题政治成本的产生机理、测度方法与治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6BGL13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①许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价值内涵》,《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
②张媛:《城市人才战略的提升路径》,《人民论坛》,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