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价值意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价值基础、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价值意蕴。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本位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的基本价值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奋斗最终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正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我们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唯物史观始终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当代中国,现实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直接驱动人的活动的是人的需要和利益。正是由于人的需要,才产生了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强调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在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旨归。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实践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唯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中国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利益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理应获取他们应当获取的全部利益。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方面对如何改善民生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不忘初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判主体。人民既是我们伟大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我们伟大事业的评判主体。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评价我们各项事业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私有制社会条件下,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条件。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前,我们走上了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体人民凝心聚力,万众一心,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18VSJ012)、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