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阿拉善的底色和价值在绿色,责任和潜力在生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阿拉善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
以前,在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双重压力下,阿拉善盟在紧抓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或多或少损害了部分生态环境。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进驻内蒙古开展工作期间明确指出,阿拉善盟境内的贺兰山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矿山地质地貌损害时有发生,以及工矿企业无序开发等问题突出,需要从严从速认真整改。按照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具体安排,阿拉善盟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要求,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先查先改,立行立改,确保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取得实效,尤其是贺兰山生态综合整治问题的专项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沙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绿色阿拉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基于此,阿拉善盟委、行署痛定思痛,立即行动,牢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点线面”有效结合的方式,深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当前在内蒙古西部偏远、欠发达地区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紧紧抓住贺兰山矿山环境污染问题这个“点”,着力凸显“整”的力度,提高“治”的成效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侵和西伯利亚寒流侵袭的重要屏障,关系着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及西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位于阿拉善盟境内的贺兰山西麓是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铬、镁等珍贵金属元素,其中以煤炭资源最为富集,与之相关联的煤炭产业曾一度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撑性产业。据调查,阿拉善盟境内的贺兰山地区曾有30多个大小不一的剥挖坑,1000万平方米渣台,采区破坏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决不能让污染问题在阿拉善大地上‘扎根’”,这是全盟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对此,阿拉善盟委、行署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整改问题为抓手,用壮士断腕的勇气,第一时间启动了贺兰山矿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一是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编制系统性的整治规划,采取“拉网式”排查的方式和分片区、分企业清理整顿的方法,打响生态环境隐患集中整治攻坚战。
二是通过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限期拆除设施设备、永久封闭井口和矿区进出道路等措施,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三是强化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坚决执行矿山建设、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三同时”制度,持续推进工矿企业清理整顿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调配人力14万人次,调集各类机械车辆11万台次,治理渣台1150万平方米,覆土915万平方米,绿化946万平方米。57家手续不全、污染严重的小洗煤厂已全部拆除,54家矿山完成分期治理验收工作,10家绿色矿山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紧紧抓住大生态环境构建这条“线”,着力凸显“建”的措施,提高“管”的成效
阿拉善盟属于我国西北典型的荒漠化生态脆弱地区,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总面积的1/3,再加上风大沙多、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条件,使得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根本恢复。
近年来,基于特殊的立地条件和区位特点,全盟上下紧紧抓住大生态环境构建这条“线”,着力凸显“建”的措施,提高“管”的成效,进一步夯实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落实国家级公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政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成果。2017年至今,阿拉善盟新造林216.47万亩、退化飞播区补播15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248.47万亩。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深入推进“蓝天行动”,抓好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碧水行动”,强化河湖长责任制,抓好额济纳河、居延海生态治理,深化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净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深化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巩固提升腾格里环境整治、贺兰山生态环境治理、胡杨林保护区退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和湿地恢复,让阿拉善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沙更净、空气更清新。
紧紧抓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个“面”,着力凸显“调”的措施,提高“转”的成效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较为富集,但产业发展较多依赖煤炭、原盐等资源开发,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化和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体系。
201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传统粗放型产业仍然是拉动全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业、沙产业、清洁能源和口岸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独特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希望内蒙古的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阿拉善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方向指引和行动遵循。
近年来,阿拉善盟立足全盟特色资源优势,探索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逐步让浩瀚戈壁沙漠成为阿拉善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主要做法有: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牧业,重点发展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走特色、规模、绿色、高端、精品发展之路。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推动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工艺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实现产业产品向高端高质迈进,推动煤盐化工产业交叉互补、循环耦合发展,打造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依托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额济纳胡杨林、东风航天城等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旅游景区,办好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等活动,做大做强“苍天般的阿拉善”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苁蓉、锁阳等阿拉善盟特有的沙生植物资源,做精做优特色沙产业,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沙产业示范基地;依托阿拉善盟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加快阿拉善100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和阿拉善盟——上海庙16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依托阿拉善驻军多、兵种全的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空天技术产业,着力打造军民融合空天基地;依托策克、乌力吉两个国家开放陆路口岸,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努力把阿拉善建设成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国际大通道。
通过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阿拉善盟在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上作出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增强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贺胜兰 / 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