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绿水青山美如画 金山银山从中来

——定西市安定区探索出一条生态草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原则,立足劣势找优势,放眼发展谋出路,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草产业培育成了继马铃薯产业之后又一生态富民产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如今,生态型草牧产业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绿色产业”、“扶贫产业”、“富民产业”。安定区的实践为我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径。

生态优先,立草为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凸显、美丽安定更有魅力

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翻开历史,该区域不乏曾经辉煌的印记,曾因拥有广袤而丰美的天然草地,被誉为“畜牧为天下饶”的富庶之地。更有悲壮的史诗,近代以来又因乱垦滥伐致使生态环境破坏,被清朝左宗棠上书朝廷奏折里呈述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安定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在380毫米左右,蒸发量达1526毫米。上世纪以来,该区域长期干旱缺水、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因此,摆脱贫困、恢复生态,互为因果、互相制约。

正因为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酷劣,安定人民总是能够做到“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正因为改变贫困是日夜的梦想和热切的希望,安定人民总是能够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形成了敦厚、包容、坚韧、自强的“安定精神”。

干旱和水土流失是造成安定贫困的根源,种草种树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安定区的发展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摆脱贫困和修复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安定历届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始终坚持不懈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全区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反弹琵琶”,大念“草牧经”,谱写生态环境建设的壮丽诗篇。

立足区位谋发展,咬定草业不放松。从种草种树、停止植被破坏、遏制生态恶化等政策措施实施以来,安定区始终将草牧业作为新型产业进行培育,实现了由顺应自然、提升认识,顺应政策、乘势扩量,顺应时代、提质增效,顺应市场、培育产业的历史性转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使一年种、多年收,管护成本低、收益好,还达到水土保持和促进恢复生态的紫花苜蓿在全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既有效的保护了生态,又为草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安定区青岚山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万亩紫花苜蓿花开烂漫,蜂蝶飞舞,书画爱好者在田间地头饶有兴致地进行采风写生,他们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震撼。

这个基地就是定西亿邦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军的杰作,他把近10年在城区做广告赚得的全部血本都花在开发这个优质牧草基地上了。他说,5年来,我们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一则可以保护植被,修复生态,美化环境;二则可以草带畜促畜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三则可以为广大书画舞蹈艺术爱好者提供采风展示才艺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效应,吸引更多市民前来赏景旅游,以此发展旅游业。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家乡要么几十天形不成有效降雨,要么就是狂风暴雨带来自然灾害,时不时有山洪暴发。现在恶劣天气少了,山洪没有了,并且降水也比以前多了,连小气候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山川里喜鹊、山鸡、锦鸡飞来飞去的,还有许多不认识特别好看的鸟儿呢。

“通过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面积种植牧草和饲用作物,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减少了水土流失,实现了‘泥不出沟、水不下山’,大幅减少了黄河上游泥沙入河,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化祖国大地’行动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区委书记赵众炜感慨地说,“生态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百姓富。如今,我们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定西的山头绿了,区域环境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

据安定区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年降水量478.9毫米,与历年平均降水量377.0毫米相比偏多27%,2019年1-8月降水量为324.9毫米,与历年同期降水量272.5毫米相比偏多19%。据气象部门分析,安定区降雨量有逐年递增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该区种草种树修复生态,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明显效应。

该区大面积种植牧草和饲用作物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全区土壤侵蚀模数大幅降低(由2010年的5640t/k㎡减少到2015年的2340t/k㎡),林草覆盖率超过7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5%。同时,草品产品销往西藏、青海为代表的“三江”源头,有效缓解了三江源头草畜平衡的压力,为三江源头牧区减畜作出了积极贡献,有效保护了三江源头生态环境。

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着重强调草牧业发展。特别是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这为安定草产业发展带来了政策叠加的利好机遇。安定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通过加快发展生态型草产业,生态环境得到质的改变,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去年,我种了14亩左右的饲用玉米,以300元/吨的价格全交售给了家门口的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毛收入少说也要1.5万元呢。再说,和草业公司搞订单种植,就像‘定娃娃亲’一样,咱只管搞好种植就可以,销路不发愁了。”安定区李家堡镇马家岔村群众孙孝在当地草品公司的带动下,每年订单种植饲用玉米10多亩,还发展牛羊养殖,每年养殖业收入2.5万元左右。

抱团发展助增收,精诚合作促多赢。甘肃民祥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做大做强企业,携手带动发展,成为全国草业界的“领头羊”。公司已经培育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自建原料基地3万亩,带动合作社32家,培育种草大户120家,共建设牧草原料基地15万亩,发展原料收购与初级加工点60多个,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60万吨以上。

安定区将商品草开发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产业的有效手段,培育成熟了一批“自身实力好、加工能力强、产品适销对路”的草品加工企业,生产草粉、草块、草颗粒等干草系列和青贮裹包饲草等丰富的草品,产品除了满足当地和周边需求外,销往全国各地。一方面使当地和周边的牛羊饲用了优质安全的饲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有效推动了草畜一体。截至目前,全区牛羊为主的草食畜饲养量达90万头只,草畜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目前,全区有近3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000多户)、5000多户种草大户、300多家合作社和20多家企业参与到草业开发的各环节中。全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110万亩,一年生饲用作物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鲜草320万吨以上,已培育成熟加工能力在万吨以上的草品生产企业1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产品除满足当地和周边需求外,还销往国内各大牧场,安定牧草已走向全国各地。贫困群众人均草产业增收700元以上,贫困户增收的15%来自于草产业。

“草业开发有效调优了农业结构,使区内撂荒耕地得以有效利用,一年生饲用作物和马铃薯有效对接轮作倒茬,全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基本形成,加快了‘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的进程,有力地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安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祁永和介绍安定区有序实施草业开发所达到的良好效果。

如今,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空间最大、助推脱贫效果明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恢复生态的主导产业,全区草食畜实现了由“生存型、生长型”向“需求型、营养型”的根本转变,出栏率增长较快,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牛羊出栏率较5年前同比增长15.5%,显现了强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8年底全区草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达2506元,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

新时代有新作为,新起点再创新辉煌,着力将安定区建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还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总书记的讲话为安定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进一步坚定了陇原人民发展草牧业助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郭旭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推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牧草产业的发展工作。他说,“安定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区域,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和脱贫问题历来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整个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的现状、所属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发展草产业将成为该地区新时代背景下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实现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而且根据目前国家的生态保护及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整个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广大农村和农牧交错带也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草畜产业基地之一。发展草产业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实现传统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并促进现代草食家畜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还能催生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能有效带动群众致富,最终实现产业持续脱贫。因此,定西安定区草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而且兼顾社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效应。目前,安定区通过发展草产业,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以草兴牧、农牧结合脱贫致富之路,也为占国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和产业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并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安定区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草畜产业进一步发展,站位整个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建设与乡村振兴任务,在更高的层面上定位和谋划草畜产业发展,为整个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郭旭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第一、环保优先,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加快实施各类重点林业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为安定高质量发展增绿添彩。”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对于安定区如何加快发展思路明晰、信心百倍。

赵众炜说,草业开发使全区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提升,同时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与总书记考察甘肃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相比,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与县域经济发展和助推精准扶贫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走生态优先的路子,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紧紧围绕“中国西部草都”核心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走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把草业开发作为助推精准扶贫、推进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努力将安定区建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将草产业打造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将安定区打造成优质饲草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贸易中心,努力建成“山川秀美、经济活跃”的幸福美丽新安定。(人民论坛课题组:吴祺)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银山   美如   金山   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