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模式创新贯穿电商风云十六载

商业模式的创新造就了零售电商的潮起潮落。商海沉浮中,跟上时代、勇于创新是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回溯历史,站在浪潮之巅的永远是那些符合时代背景、不断满足消费者行为变迁的商业模式。

值得骄傲的是,今天的中国,创造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的辉煌战绩;今日的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制造体系,有能力也有实力制造出契合最广大用户需求的商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也有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出国抢购“中国制造”,下沉市场消费者难以买到心仪产品的难题。

中国制造如何打破困境?9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一文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就要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在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制造的新品牌将指引着中国电商平台的发展,中国新品牌能满足消费者高质低价的需求,这些不再是梦想。

电商

不断革新发展的十六年

事实上,倘若我们把2003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当做一个起点,那么,不断迭代演化的电商模式已经走出了十六载。在这风云激荡的十六年间,如果说前大半程是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完成人们从“线下市场”到“线上消费”的转变,那么,在拼多多出现的后半程中,电商平台便已经开始尝试打破“中国制造”与“中国消费”之间的屏障,将目光聚焦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六年间,电商平台在不断革新的发展中,让我们明白了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历经曲折的,总是在质疑和争议中茁壮成长。2003年淘宝网上线时,很多人认为网上卖东西不靠谱,网上很多都是骗子,如今阿里巴巴成为电商巨头,无数淘宝店主发家致富,线上零售带动了新就业岗位;同样,当2015年拼多多出现时,很多人认为电商零售平台的格局已形成,它的出现只是凑热闹,然而几年后,拼多多已经成为国内三大电商平台之一。

很少人能够想到,在阿里与京东如日中天之时,半路却杀出了拼多多。它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搜索型电商”向“社交+电商”模式的转变,完成了从一二线市场向“五环外”下沉的布局,并开始用天马行空的“新品牌计划”重塑国内消费架构,普惠中小企业品牌和消费者……

截至2019年6月,拼多多年度GMV达到70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832亿,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发展势头,俨然成为天猫、京东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也为跌宕起伏的电商十六载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

通往“社交+电商”之路

16年前的2003年,阿里巴巴创办了淘宝网。随后,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细分用户,先后建起了各自的线上零售模式,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传统品牌触电的巨大流量和线上优惠将大量线下买家成功转化为网购人群——一个属于“搜索型电商”模式的时代来临。

2015年,拼多多强势入局,面对线上搜索流量红利趋于见顶,以搜索型电商为代表的淘宝和京东在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抢占线下的流量入口的过程中,拼多多却另辟蹊径,开启“社交+电商”的尝试。不久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低价拼团模式、“多多果园”等游戏式的购物体验,不仅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社交、休闲和购物的需求,还在低线城市市场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看中了微信用户群体,以拼团模式整合大量订单需求,以销定产,推出无门槛优惠券,折扣金额不及会员价格返还差价,直击用户痛点;通过每周满减优惠券可以多次、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提升了平台单量和单用户消费金额;通过微信入口将电商融入社交关系、产生裂变效应,凭借首创的“拼单”模式及低价爆款商品,迅速切进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低线市场,实现了快速崛起。

“社交+电商”的拼多多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开拓了“货找人”的新模式。不论是线下市场,还是以搜索场景为主导的传统电商,基本是“人找货”,比如没醋了买瓶醋,过节网购新衣服。“人找货”模式是检索消费者已掌握的商品信息库,是考验消费者自身的商品“知识储备”。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很难被激发。

在拼多多平台,搜索占比非常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分布式AI发掘可能存在的消费需求,再通过社交裂变的方式代替广告和市场教育过程,将口碑传播的时间极限压缩。比如,在制造业产品端,很多下沉市场用户通过拼多多购买了皮划艇、扫地机器人、智慧家电等“非计划内商品”。

正是在“社交”模式的加持下,至2019年6月底,拼多多年度GMV达到7091亿元人民币,年活跃用户达到4.832亿,比京东多出1.5亿用户;其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达3.66亿,同比增长88%。拼多多的发展势头,俨然成为传统“搜索型电商”天猫、京东最有力的竞争者。

下沉

“五环外”市场的胜利乐章

从电商平台的发展进程来看,淘宝的搜索流量从2008年开始向销量高、评价优的大商家倾斜,吸引品牌商入驻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消费群体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京东以“低价正品”的消费理念及健全的物流体系赢取现有的消费群体,而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京东物流的到达地点也主要是一二线城市。那么一二线城市以外的消费群体又如何呢?

据统计,国内三线及以下的市场人口总数达到10亿人,是一、二线城市的2.6倍。2018年,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我国三线以下的网购用户规模达到3.7亿人,网购渗透率为36.8%,显著低于一、二线城市。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市场。

通过很多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三线以下用户群体更为庞大、更值得挖掘。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三线以下市场的消费者房价压力较小,消费者信心指数高,衣物、饮食等花费占比更高,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幅增强了这些低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此,相较于一线城市,低线城市的网上购物潜在规模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与淘宝和京东相比,从诞生之日起就将目光瞄准三线以下市场的拼多多更加有优势。相关数据显示,在今年618期间,淘宝、拼多多、京东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数量占比分别为52.4%,58.9%,48.4%,只有短短几年历史的拼多多显然在“五环外”市场占据了不小的领先优势。

下沉市场的活力凸显、消费分级逐渐明显,造就了拼多多的崛起。淘宝、苏宁、京东等电商巨头也意识到三线以下城市甚至是农村消费者的网购风潮,纷纷效仿,开启新一轮的下沉市场之战。

在确立了“五环外”优势之外,拼多多一二线用户对GMV的贡献也在不断地提升,一二线GMV占比正在快速提高,已从今年1月的37%提升至6月的48%。这其中,拼多多GMV的高线城市的提升主要来自高品质品类的扩充以及农产品消费频次的提升。而根据极光大数据的演讲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户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在陆续完成五环外用户的覆盖后,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的渗透加速。

重塑

“新品牌计划”直指错位屏障

拼多多陆续完成五环外用户的覆盖后,如何布局?2018年12月,拼多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立足中国经济新形势,助力中国制造,推进优质的中小企业产品,致力于打通海量中高端产能和数亿消费者需求之间的错位屏障,满足国内消费者高质低价的需求,推出“新品牌计划”。

很多低中端制造企业的转型,普遍面临三个问题:不知道如何研发差异化的产品;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稳定、相对低成本的扩张渠道;不知道如何有效改善低效率的供应链。很多企业,曾数次尝试创立自主品牌,但受限于营销、渠道、传播的经验与资本,成绩均不理想。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聚焦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打造极简供应链,让价值回归供需两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消费的一体化扁平模式,让生产更贴近需求,让消费者更了解中国制造的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享受到质优价低的产品。

拼多多打造的极简供应链,目标是让价值回归供需两端。此前,网购的供应链条影响了商品的即得性,降低了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可信度。面对这种存量问题,拼多多通过“新品牌计划”的可视化平台,让消费者可以清楚看到工厂里的产品,而一离开直播的镜头,商品便会进入物流环节,并递交至消费者。这种极简供应链,不仅降低了成本的损耗,也为制造企业直接对接消费者提供了可能。

据悉,通过新品牌计划,拼多多将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优质制造企业,帮助其精准触达平台4.83亿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2018年12月,“新品牌计划”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试点20家工厂;截至2018年12月26日,已有超过700家工厂及企业递交申请,部分企业提出即便无法参加“新品牌计划”,也希望能接入可视化平台,以有效触达消费者,提高品牌信任度。2019年7月3日,“新品牌计划”累积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递交的申请,近500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正式成员达63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强社交属性、更接近需求的平台,或将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趋势,一个兼顾一二线和“五环外”市场的平台,是创新的平台,也是更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随着“新品牌计划”的持续发酵,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借助拼多多的平台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与“中国消费”之间的屏障也将进一步被打破。

普惠中国制造

“新品牌计划”造就新国货品牌

以往人们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二者相互矛盾,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所以从单纯的低价向高质低价进阶,看起来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而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计划”,恰恰印证了新产业模式的可行性,也让我们坚信中国制造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好的商品。

在“新品牌计划”实施期间,很多消费者与企业共同见证了一批优质工厂从国际品牌代工方到自主品牌拥有者的跨越式发展,并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打通海量中高端产能和数亿消费者需求之间的错位屏障。

案例一:从代工到自主品牌“家卫士”成就逆袭

也许你对霍尼韦尔、惠而浦、必胜不熟悉,但飞利浦、Severin绝对是你耳熟能详的品牌,那么家卫士呢?是不是闻所未闻?事实上,曾经这些品牌都来自一个企业,同样的工厂,同样的生产流线,同样的品质,但贴牌产品不愁销路,而“家卫士”这个自主品牌却无人问津。

2016年底,“家卫士”开始试水拼多多,很快崭露头角。2017年全年,“家卫士”自主品牌于拼多多的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2019年“家卫士”增长势头更猛,专供拼多多的278元扫地机器人,已经卖出超过40万台。

加入“新品牌计划”后,“家卫士”销量持续攀升。出于拼多多平台庞大、稳定的需求量,目前,“家卫士”已开辟“拼多多直供”生产线,24小时全力运转。实现产销结合的同时,“家卫士”的自主品牌也迅速斩获了可观的知名度。

“造”出势头,“透”出品牌。“新品牌计划”做了什么?“家卫士”厂长吴鹏云表示,首先是为消费者答疑解惑:通过“新品牌计划”的“可视化平台”,让消费者平价、高质看得见,278元和千元扫地机器人的差别是什么,直接通过直播来消除这个疑问;其次,运营成本有优势:中小企业在拼多多运营的成本要比天猫、京东低不少,对大型企业来说,这是小钱,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拼多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中小企业找到了稳定、巨大的需求量。

“以前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都是在一二三线城市发展,现在有了拼多多精准需求数据的支撑,扫地机器人成批卖到了新疆、西藏,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是‘骑着马送快递’的地方。”吴鹏云说。

案例二:拼多多平台资源倾斜助三禾出品转型

面对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转型是很多企业一直做的工作。那么高端品牌如何打开大众市场,抢占大多数的消费群体,让很多企业一筹莫展。

三禾是国内顶尖锅具制造商,自创立以来,三禾出品便象征着行业高端品质,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拥有极高的市占率。15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与包括双立人、LECREUSET、膳魔师等在内的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关系,其不粘锅出口量常年稳居行业前列。此前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在意大利市场,每10户家庭中,约有5户使用的锅具由三禾制造。

2010年,三禾致力于打造民族高端品牌、孵化自主品牌。但转型的过程中,团队发现,消费者对于锅具的了解非常有限,品牌知名度几乎是其判定价格的唯一标准。因此,从代工到品牌,其中的挑战远超三禾团队想象。很多时候,一口造价几十元的锅,经过传统的层层分销体系,进入商超渠道后,最终售价会达到数百元,行销成本非常高。

为了扩大内需市场,三禾积极拥抱电商平台,并通过赞助包括《中餐厅》等综艺节目在内的方式树立品牌形象,企业虽然做了很多举措,但不甚理想。2018年,拼多多与三禾相识,经历了短暂的磨合后,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创新一款质量顶尖、价格亲民的产品,定制化推出一款售价仅为99元、面向中国最广大家庭的好锅。

为此,三禾专门成立了一支研发团队,由董事长方成亲自带队,单独开发模具和生产线。这款产品的定位是平价,但是工艺、材质、品质一定要高,对标经典出口款,同等品质的商品,美国零售方的价格高达99美金。

与此同时,“新品牌计划”团队支持三禾新产品推进计划,动用流量在内的资源等,大规模支持三禾定制锅具的发展。三禾表示,尽管品牌与拼多多的销量刚刚起步,但随着定制款产品上线,三禾的拼多多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三禾董事长方成看来,随着定制款产品上线,三禾的拼多多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很有耐心,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培育增量市场。”方成说,“到2020年或者2021年,再看三禾在拼多多的成绩,一定是另一番光景。”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