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兴产业惠民生 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化县温和村地处广西喀斯特腹地深山,是少数民族瑶族的聚居村,也是广西的深度贫困村、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帮扶村和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帮扶村。该村距离南宁市180公里,距离大化县城40公里,距离雅龙乡15公里。全村共有36个自然屯,818户2986人。受帮扶数年,至2018年初全村仍有贫困户285户119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

扎实推进扶贫工作,离不开一个敢做敢为的队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上下齐心,尽锐出战,选派精干力量驻点帮扶。驻村工作队牢记驻村帮扶的使命任务,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和整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攻坚克难,加强资金筹措,通过技术引进、培植和推广,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屯产业发展,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

摸清贫困家底,制定精准脱贫规划方案

扎实推进扶贫工作,离不开一项重实际管长远的规划。2018年初新一届驻村工作队进驻温和村后,协同村“两委”干部和当地群众,坚定不移把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在逐户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温和村和贫困户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研判分析,制定了《温和村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将目标细化、责任实化、措施量化。其中,针对贫困户的贫困问题,如文化水平低、基本技能和动力缺乏等,驻村工作队加强“志智双扶”,通过示范作业分门别类加以指导,逐步增强了贫困户增产增收、扎实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

一是引进良种饲料玉米和牧草,增加土地收益。过去村民只能种植常规玉米品种,每亩收益仅600元上下。对此,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农户改种良种玉米400多亩,亩产增收800多元,实现土地收益倍增;引种优质牧草100多亩,为开发肉牛养殖项目提供原料保障。

二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探索联建联养模式。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碧桂园广西区域总部补贴部分资金,购买100头架子牛分发到62户农户家中饲养。但由于分户散养存在种种局限,工作队与群众协商后,首先探索联建联养模式,即建设集中养牛场,执行管理员轮流值日喂养,做到进种、防疫、保险、养殖、销售“五统一”,着力解决群众散养缺劳力、没场地、无技术和抵御养殖风险、市场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其次,利用残留饲料和牛粪,发展蚯蚓养殖,再利用牧草和蚯蚓,发展土鸡养殖,如今各项目已初步形成扶贫产业链。此外,村集体经济参与经营分红,确保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三方获益。这一模式因技术含量高又便于操作管理,被大化县政府在大化县贫困山村全县推广。

三是充分利用荒山发展山羊养殖产业。联合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在温和村开展生态山羊养殖试点项目,提高山羊养殖效益。目前,养殖50头山羊以上的农户达10户。

四是培育村屯能人,开发特色养殖业。选择和动员劳动力充足的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竹鼠100多只、豪猪70多只。如今,特色养殖占地少、产值高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露。

整合社会力量,采取入股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联合碧桂园广西区域总部、伊利集团和其他社会力量,资助温和村发展村屯集体经济。将财政帮扶的50万元资金入股大化金蝎酒业公司,25万元资金入股大化桂通农牧有限公司,25万元资金入股大化天朗长寿食品有限公司,预计2019年底分别从三家公司获得分红1.5万元,合计4.5万元,村屯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注民生工程,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开通公路和硬化道路。首先,在主要村屯已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将主要屯级道路加以水泥硬化。其次,硬化弄仍屯至都安县安宁村的公路,实现温和村与安宁村的县界互联互通,开辟应急通道,防止因经常性山体滑坡而令村民外出交通受阻,如今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此外,建设完成弄解屯至雅林村的砂石道路,打通温和村通雅龙乡的第二通道,构建温和村外向型通道网络,促进该村人流、物流、技术流便利化。

二是加快推进家庭水柜建设。喀斯特地貌号称“三跑地”,即跑水跑土跑肥。温和村全境一条小溪都没有,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全靠建设家庭水柜解决饮水难题。经过政府多年帮扶,温和村提前完成2019年家庭水柜建设任务,目前全村已竣工26个家庭水柜,仅剩8户尚未建设。

三是着力落实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等公共服务。一方面,新农村医保动员做到全村覆盖,参保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力求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共已劝返3名失学辍学适龄青少年儿童。

四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品牌。驻村工作队主动协调扶持指标,为弄冲屯、弄温屯、弄仍屯、弄凳屯、内何屯安装太阳能路灯。同时,配合县乡落实改厨改圈改厕等民生工作,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移民工程,动员群众举家搬迁和外出务工

对于生存条件极差、脱贫成本巨大的贫困户,采取“拔根”措施加以整治。动员50多户贫困户搬迁到大化移民安置点,动员16户贫困户到若力屯安置小区并发展养殖产业,一揽子解决“八有一超”问题。此外,组织村民参加中马钦州产业园务工活动,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无路、缺乏稳定收入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温和村2018年全年实现60户258人脱贫。但温和村自然资源禀赋较差,长期积贫积弱。225户农户大多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耕地稀缺、劳力不足、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等问题而尚未脱贫。有些农户在读孩子多达5至7人,有的家庭存在成员残疾或者长年生病的情况。全村贫困发生率仍然较高,为达成整村脱贫摘帽的要求,仍需补齐较多短板。对照自治区最新核验标准,村屯方面只有6项指标(通公路、有电用、有电视看、有好的村“两委”班子、有基本公共服务、有特色产业)达标,仍有6项指标任务没有完成。不少贫困户距离“八有一超”中的“一超”,即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700元,差距仍然较大。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削弱了部分农户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心志。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当前,温和村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下一步要继续不忘扶贫初心、牢记攻坚使命,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继续聚焦产业振兴这一脱贫奔康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牧草、肉牛、豪猪、竹鼠、山羊等种养项目向产业化深度延伸。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提升农民保险意识,建立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抓住脱贫质量这个关键,时间无论有多紧,任务无论有多重,进度都要服从质量。摘帽不摘政策,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和动态跟踪实时预警机制,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同,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本文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业务处处长】

责编:杨 阳 / 臧雪文(见习)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惠民   攻坚战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