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领袖的文明观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饱含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思想智慧,也体现着开放、自信的大国气度。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人仍抱持“文明优越论”,始终压抑不住“改造”其他文明的冲动,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为对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充满无知和偏见。实际上,冲突并不是不同文明相遇之后的必然结局,傲慢和偏见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回顾全球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导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偏见与隔阂。这种偏见与隔阂助长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助长了唯我独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助长了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类社会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矛盾共存体。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在矛盾中把握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观将牢牢立足中国实际与放眼全球视野相统一,将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人民谋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相统一,为人类文明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不仅反映中国人民“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彰显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思想启迪,为世界各国携手和平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人类社会,正在面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选择。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人类文明共同记忆。前行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今日之新中国,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建设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当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大国   领袖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