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惠及世界。它不仅是中国新时代的全方位开放战略,也是创造和引领世界发展新趋势的决定性力量,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文化意义。
提出新的文明观,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延伸文明对话理念,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了“文明交流与互鉴” 的新文明观。
在人类文明史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曾创造了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多种异质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些文明汇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宗教以及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形成了层次不同、表现各异且更加多样化的现代文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从全球视角认识和面对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中心论”者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①“文明冲突论”影响广泛的同时,也遭到了世界范围内广泛而又严厉的批评,尤其是在非西方国家和地区,故并未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21世纪初“文明对话”理念渐成全球共识,最具影响力的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立2001年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年”并发布《文明对话宣言》。宣言强调所有文明均须颂扬人类的大同与多异,并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丰富与发展自己,同时强调尽管存在着不容忍和侵略等障碍,各文明之间历来有着建设性的交流,并重申文明的成就构成人类集体遗产。不同文明的对话,对于促进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认识和形成作出了宝贵的贡献。②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延伸文明对话理念,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文明交流与互鉴” 的新文明观。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全面阐述了这一文明观,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③这一新的文明观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已获得广泛认可。“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但它带来的不是文明冲突,而是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④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的新文明观的普遍支持。借助“一带一路”的实践平台,中国提出的新文明观以其极大活力有力地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其文化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华文化立己达人之精神、和而不同之精神、先义后利之精神,有效地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一带一路”建设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它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充分融入并彰显中华文化精神。主要包括:
立己达人之精神。中华文化认为自我与他人是互立互达、共立共达的统一体。将“立人”“达人”纳入“立己”“达己”的范畴,即表明中华文化先天具有共赢、共享、共建的诉求。“一带一路”使这一文化精神在国家层面得以体现。基于这一文化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国家可相互关联、协调合作,既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又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而不同之精神。中华文化主张在对差异性、独立性的尊重和包容中实现和谐统一。基于这一精神,中华文化承认文明多样性,包容文明异质性,推动不同文明互相欣赏、和谐共处,这在当今世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和而不同理念的践行,强调寻找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兼容并包、携手同行。
兼善天下之精神。中华文化把善天下、平天下作为最高的使命意识、德性追求。这种追求无疑超越了民族局限和区域藩篱,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人类福祉的终极关怀。“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中华民族担当情怀的积极实践,中国将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先义后利之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正是秉承中华文化先义后利之精神,既注重利,更注重义,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绝对不能见利忘义。中国在处理同沿线国家之间的国家利益时,既要把握是非原则,又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践行以义为先、弘义融利、义利兼顾的价值观,更多考虑对方利益,绝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追求的是世界大义与世界大利的和谐统一。
其次,搭建各种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氛围,有效地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目前这些平台建设已初具成效。如:
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全部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实现了全覆盖,作为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纲领性文件;截至2017年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1个中国文化中心,计划到2020年,在沿线国家再建13个文化中心,作为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国情、展示中国文化、和各国人民交流思想、分享理念的窗口;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与沿线国家重要文化机构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⑤为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到2017 年底已经在146个国家设立了525 所孔子学院和1113所孔子课堂,基本上实现了对“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全方位覆盖;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截至2017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达31.72万人。⑥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的学术交流,中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平台,目前已经达到300多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已有50多家,中亚、东南亚和欧美国家智库纷纷组织研究小组、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⑦这些平台的建设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中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效果,从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有效抵御西方文化霸权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共同发展的理念,合作共赢的目标,引领国际文化格局发生变化,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国际文化旧秩序,促进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发展。
国际文化秩序是国际文化主体基于现实文化利益分配及理想文化利益追求,依据既定制度、准则、规范和机制而形成的国际文化关系。体现国际文化秩序的国际文化格局显示国际社会主要文化力量的对比状态。“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使得国际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促进国际文化秩序由旧变新。
西方主导的国际文化旧秩序。自20世纪初以来,伴随第一轮自西向东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优势、信息优势将“西方化”的文化价值观“输出”到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文化秩序。在这一文化秩序框架下的国际文化关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单向度的文化扩张,并借此维持其在国际上的文化霸权地位。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民族特性被弱化、政治思想异化以及意识形态西化,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文化产品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 5%,各个国家、地区所传播的新闻,超过90%被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其主导的国际文化秩序中所追求的目标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与其文化特质相符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宗教思想,最终构建一个由拥有相近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由民主国家”所组成的世界。这一目标及其相应行为充满了文化霸权主义色彩。
东方主导的国际文化新秩序。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一带一路”扬弃了西式全球化,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合作架构,实际上开创了自东而西的新型全球化,意味着重塑全球化的新格局。正如国外学者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对现有全球化框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大刀阔斧地重塑全球化的面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新的指导原则,希望可以满足各方利益需求” ⑧。在此背景下,国际文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各国文化和谐共生,以“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为着眼点,推动各国民众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精神展开交往、交流、交心,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文明互鉴。文化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这一新型国际文化秩序的目标在于,尊重与各国独立文化特质相符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宗教思想,致力于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主体价值实现从“个体价值”向“公共价值”转变,最终塑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势必将开启一个国际文化格局的新时代,客观上有效抵御了西方文化霸权。
习近平主席指出,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的共赢之路,更是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和平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六年多来,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所体现的深刻文化意义,正为全球所瞩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