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的重要主体,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碧桂园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足实际、聚焦实业、创新经营、把企业做强做优的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最大力度回报社会。近年来,碧桂园审时度势、精准发力,充分依托民营企业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优势,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与党和政府、国有企业、其他社会力量紧密联动、优势互补,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以企业高质量转型推动和引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人民智库对碧桂园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对碧桂园近年来脱贫攻坚实践的有关素材、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2019年5月,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赴碧桂园总部调研,深入广东省英德市多个乡镇村,系统了解碧桂园多措并举整县扶贫的建设成效,并与扶贫干部和当地群众开展座谈。同时,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碧桂园扶贫实践中的成果、经验、评价及面临的困惑等问题,针对碧桂园帮扶地区群众和扶贫干部开展专项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民智库报告。
碧桂园助力精准扶贫的初心与使命
致富思源不忘初心,以助力精准扶贫推进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碧桂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主张。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作为优秀民营企业家,坚持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带领碧桂园集团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实现了碧桂园高速发展的奇迹。致富思源,杨国强不忘当年在政府帮助下完成学业、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鼓励下建立事业,始终牢记“先富带后富”的初心,以“一人富,不足以富中国”的家国情怀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二十载。
面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全党全国全社会勠力同心。碧桂园不仅举全集团之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联合合作伙伴、媒体、社会组织等力量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注入更多社会资源,更帮助落后地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新使命新担当。
支持党和国家事业,将精准扶贫和高质量减贫作为集团使命之一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始终坚持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企业家精神,自觉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目标要求,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碧桂园从决心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伊始,认真分析我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政策及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重要战略部署,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准确分析研判新时代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提出了“将扶贫作为碧桂园主业之一”的重大战略调整。
碧桂园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集团发展的使命与目标之一,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应该“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在扶贫对象的选择上,碧桂园重点选择具备一定资源禀赋但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对建档立卡户提供“可造血”式帮扶;在扶贫工作团队的建设上,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在扶贫方式的择用上,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帮扶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碧桂园一直以来秉持“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着眼于满足困难群众从保障基本生活到实现自我价值不同层次的需求,让贫困群众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扶贫实践中,碧桂园不仅注重为贫困地区创造经济价值,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致力于为贫困地区创造社会价值,满足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需要。
碧桂园创新推出“4+X”扶贫模式,以党建扶贫作为思想引领,凝聚各方共识,让党的思想成为推动扶贫的核心动力;以产业扶贫发挥房地产企业优势,完善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开发产业扶贫项目,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就业扶贫提升贫困户就业意愿、就业技能,提供就业岗位,让贫困户摆脱“等要靠”思想,实现自主脱贫;以教育扶贫提高人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提高思想文化认识水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促进扶贫、防止返贫;以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项目“X”,满足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脱贫需求。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做党和政府扶贫事业的有益补充
消除贫困是全球性的难题,中国扶贫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贫困问题是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是两种基本途径。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政策并监督脱贫成效,其行政手段有利于解决大范围、集中性贫困问题,但在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专业性上,市场机制的优势更加突显。因此,在党的领导下,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参与扶贫,是提高扶贫精准性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有效方式。
对此,碧桂园集团提出了“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的角色定位,最大程度发挥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一是民营企业机构精干、决策自主、反应灵敏、工作效率高,工作安排短时间内能够高效落地推行;二是人、财、事权统一,民营企业扶贫资源的提供者和分配者是同一主体,能够将扶贫工作在人事管理、财务效率、项目对接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阻力在组织内部协商解决;三是管理机制灵活,市场敏锐程度高,可以依据不同贫困地区的特殊情况、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扶贫项目进行灵活调整,有效降低项目风险;四是能够充分整合产品、技术、知识、资金等要素,以市场思维打造扶贫品牌,提供更精准的定制化扶贫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扶贫产品。
碧桂园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对非公企业和非公企业党建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和发展要求。碧桂园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发挥碧桂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在集团体制创新层面,碧桂园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搭建扶贫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帮扶领导体制建设,制定较为合理的人事制度,为扶贫党员干部提供保障。在扶贫队伍组建层面,碧桂园秉持“支部建在项目上”的理念,建立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确保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组织专职党员组成扶贫干部队伍,长期驻扎贫困村从事一线扶贫工作,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持续开展。在具体工作落实层面,碧桂园在对口帮扶地区搭建社企党建共建平台,建设党群社群活动中心,开设特色党课,开办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加快发展一批党员,解决一批思想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党组织牵头,同被帮扶地区政府和群众建立联系,加强贫困村之间的跨区域交流,共同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推进党建扶贫工作,凝聚党建区域资源,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活力。
截至2019年7月,碧桂园已在14个一线扶贫项目部建立党支部,集团党委下属43个党组织与英德市78个省定贫困村达成党建结对共建,2018年已走访调研了英德超800户、3200人;开展了218场党群活动,惠及群众近2800人次。
调查显示,受帮扶群众高度认可碧桂园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的创新做法,有70.93%的受访者认为“建设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最有成效,有68.55%的受访者对“开办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的做法印象深刻,还有四成左右受访者对“搭建社企党建共建平台”“举办特色型党课”等措施表示认可和期待。
碧桂园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理想信念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提升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活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发展优势。
培养乡村人才,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持续性脱贫的关键在于乡村社会和人的发展能够跟上国家整体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贫困地区人的全面发展。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碧桂园实施“三个寻找”计划、聚焦“三类人群”、实现“三个一万”目标,通过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创业增收层面着手,碧桂园通过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方式为扎根基层的返乡青年创业带头人提供全方位扶持,鼓励其通过开办企业或做强已有企业来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使其成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少数;创新实施“就业带头人”工程,选拔一批在当地具有号召力和领导力的村民作为“就业带头人”,对贫困户开展思想工作,鼓励和带动贫困户积极外出就业。从思想观念转变层面着手,碧桂园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开展“老村长”思想帮扶活动,通过寻找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担任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与村支书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言传身教促进贫困群众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想意识,有力协助碧桂园扶贫项目的宣传引导、落地推进。从人的长远发展着手,碧桂园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推广碧桂园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孕育涵养新时代乡村人才大军,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截至2019年7月,碧桂园参与帮扶的14个县中共有140名“老村长”开展了入户调研、入户宣讲、入户慰问帮扶、宣传引导、协助落地和推进扶贫项目等工作,累计帮扶覆盖3600人次。受帮扶群众普遍认为,碧桂园近年来在培育乡村建设人才方面做出的各项探索,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转变注入了强大助推力,“学习氛围更浓厚了,驻村干部的干事创业动力和创新意识更强了,驻村干部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强了,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更多了”是转变最明显的方面。
培育市场主体,发挥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民营企业作为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在扶贫工作中的突出优势特别体现在产业扶贫上。碧桂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挥集团庞大的产业优势,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方面,结合受帮扶地情况培育企业主体。碧桂园集团引入市场合作机制,有选择地在当地培育企业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上,通过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在培训就业上,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培训,同时联动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建筑公司、零售公司等,梳理出上万个岗位提供给贫困户。
另一方面,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碧桂园发挥企业自身市场开拓资源、积累信息、互通优势,由集团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设平台”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绿色苗木培育、黑米种植等一批有特色、效益高、带动面广的扶贫产业项目,促使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把困难群众嵌在产业链上,让他们有盼头、有事做、有钱赚。截至2019年7月,碧桂园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0000名贫困人口。
调查显示,在碧桂园产业扶贫的各项举措中,“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76.57%)、“扶持返乡创业企业及当地合作社发展”(57.48%)以及“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46.20%),相对更被受帮扶群众期待。此外,“筑牢特色产业根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机制”“推动集团自身产业新项目落地”等事关市场主体培育的工作思路得到受帮扶群众的高度认可,满意度得分均超过4.2分。
坚持质量兴农,以高质量脱贫促高质量发展
贫困地区最大的问题是农业供给质量低,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摆脱资源限制、实现真正的脱贫,就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碧桂园集团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有助于精准扶贫事业的有效推进,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碧桂园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向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转型的路径之一。引入世界一流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横向联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利用机器人研发优势,规划建设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发“碧乡”农产品品牌,并通过碧桂园旗下零售品牌“碧优选”进行销售,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二,碧桂园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挖掘特色、古色、红色、绿色资源,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以碧乡民宿为切入点进行整村开发,积极推动有资源、有条件的村庄发展休闲旅游业,开拓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三,碧桂园在扶志扶智上精准发力,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自身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碧桂园把脱贫攻坚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实现统筹兼顾、互促共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调查显示,受帮扶群众普遍认为,通过碧桂园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措施相继落地,村容村貌为之一新、乡风文明焕发活力,村民对全面脱贫后的乡村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群众利益至上,探索扶贫领域“国”“民”共进模式
扶贫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应该以利益的一致性为出发点,整合各扶贫主体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困难群众谋利益、谋发展。为提升区域性扶贫的整体效果,碧桂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高、激励机制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及参与扶贫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
一方面,碧桂园坚持在政府搭建的精准扶贫平台上发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企业自身渠道优势,通过精准的调研和规划,将扶贫项目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挂钩,以企业经验带动改善当地落后的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地区寻找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取致富的技能和动力。另一方面,碧桂园与同地区开展帮扶工作的国有企业形成合力。通过沟通协调,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贯通生产、加工、收购、运输产业链,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不仅为当地发挥1+1>2的扶贫效果,也实现了扶贫工作的提质增效,在扶贫领域形成了“国”“民”共进的良好局面,凸显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优势。
调查显示,对未来如何更好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59.08%的受访者关注的是“受帮扶地区思想观念的转变”。而碧桂园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不仅有效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与政府及国有企业在扶贫工作中深度合作、长短互补,更有效扭转了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不能正确对待扶贫与被扶贫的关系和认为企业扶贫就应该给钱、给物的刻板印象,极大激发了“国民共进”携手扶贫、共生共赢的发展动力。
形成长效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脱贫攻坚
碧桂园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集团将精准扶贫作为主业之一的发展布局,充分总结长期基层扶贫工作经验,明确靶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探索形成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从而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扶贫的“外在推力”的有机协作。
在管理模式方面,碧桂园将先进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引入扶贫工作中,打造制度化扶贫工作模式,创新建立扶贫“四库”平台,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在制度标准方面,制定实施“五个一”的执行标准,做到精准到户、责任到人,制定《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指引》,以规范项目设置、资金使用、人员考核等各项工作。在教育就业方面,聚焦扶智,让贫困学子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聚焦扶技,帮助贫困户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既定目标。在扶贫力量联动方面,打造“社会扶贫共同体”,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后续工作中来,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截至目前,碧桂园依托国华纪念中学的教育资源,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有效提升帮扶县高中教育水平;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募集碧桂园集团员工捐款1150万余元,结对资助了6724名贫困学生;面向全社会进行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8419人,帮助25058人实现就业。
碧桂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创新精神,结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在组织、机制、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调查显示,受帮扶群众对碧桂园集团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认同度较高。具体来看,受帮扶群众最认可“提升困难户内生发展动力”(4.56分),同时对“打造制度化扶贫工作模式”和“标准化扶贫模式”也予以高度评价(4.45分)。
碧桂园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启示
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必须把握正确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做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为当前及后续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下民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紧跟国家发展需求顺势而为,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更符合国家、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双赢。精准扶贫是当前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支持,也是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的体现。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要以党和国家的长远布局为根本方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扶贫手段,实现地方社会发展与治理能力的共进,走既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一致,又契合企业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还与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相统一的道路。
必须加强党建引领,实现多方互促共赢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过程中,党组织能够搭建起民营企业与当地政府、群众进行沟通的桥梁,从而推动扶贫事业有序开展。
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需要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企业的各项决策始终沿着党和国家发展的方向、始终不偏离党和国家对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确保实现党建强和企业发展强的双赢局面。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必须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锤炼党员的党性、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不仅要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坚定民营企业助力党和国家重要事业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更要不断在民营企业中营造积极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保证企业的决策部署赢得广大职工的认可,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扶贫工作的开展,更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处理好与党政机关及其他扶贫主体的关系。民营企业在党建引领下,要从乡村振兴全局着眼,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方向调整布局,不断提升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党和政府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以更精准、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加强扶贫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是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扶贫来说,更需要以系统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来细化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工作机制。
民营企业要深度参与到精准扶贫事业中,就要依托自身组织架构,建立一套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符合扶贫工作需求的组织制度:一要通过一把手负责制来提高企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决策效率;二要在扶贫结对帮扶区域的分(子)公司施行一岗双责制,将主营业务和扶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领导对扶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推进;三要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细化工作机制,规范项目设置、资金使用、人员考核等各项工作;四要深入基层,配备专职扶贫人员长期驻村帮扶。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民营企业要将扶贫作为一项主营业务,就必须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扶贫工作精准化、标准化,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发挥民营企业市场优势,以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是扶贫的主力军,在实现大规模减贫上发挥了核心作用,而民营企业在扶贫事业上发挥了有益补充作用。民营企业扶贫在调配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对接市场要素等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组织市场、技术、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开展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生产或就业机会。
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嫁接到扶贫工作中实现受帮扶地区高质量脱贫,并以此打通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力布局,发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并转向提质,以优质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助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多元化布局乡村经济,建立完整的、涉足上下游环节的产业链条,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新业态,全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通过持续性的注入市场资源,给贫困地区带去产品、技术、知识、资金,为贫困地区提供创业就业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社会化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走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路径,能够提高农产品溢价,实现脱贫提质增速,以高质量脱贫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激发帮扶地区内生动力,以新发展动能促进供求双向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民营企业对于扶贫的投入源自于企业自身的收益,因此输血式的扶贫对企业来说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切实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愿,形成“可造血”的扶贫机制,才能使企业的扶贫投入长期有序运行。
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主要是对人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民营企业对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大势、认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方面都比较深刻,能够从思想认识上改变落后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面貌,让其能够有意愿、有信心摆脱贫困,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中,通过引入乡村建设人才、就业培训、扶持当地企业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深入基层的后备力量。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民营企业助力扶贫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长期稳定脱贫培育人才队伍,更能够在脱贫实践中为企业培养锻炼一批有基层经验的干部,使其成为乡村、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促进贫困地区和民营企业双向可持续发展。
明确民营企业在扶贫中的精准定位,协调利益关系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多种所有制主体要以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为目标,以困难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村集体企业都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做好党和国家扶贫事业的有益补充。
民营企业在扶贫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与其他扶贫主体间的利益一致性即群众利益最大化,并以此为契机协调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及参与扶贫的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互配合、凝聚扶贫力量,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扶贫成效、增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更多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扶贫,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意义、经验做法,提高民营企业对助力精准扶贫的认识;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的举措予以肯定,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关心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好在精准扶贫中的有益补充作用。
碧桂园的扶贫实践表明,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首先要明确其在扶贫大局中的定位,发挥好自身作用,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并与其他扶贫主体相互协调配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优越性有效释放出来,共同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课题组负责人:黄纪波,执笔:王 虹、杨 阳、郭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