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党建 > 正文

浙江衢州:用好党建统领“金钥匙” 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浙江衢州是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03年浙江省部署和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衢州围绕打造“千万工程 ”升级版,重构乡村振兴大花园体系,以党建统领为核心,显著提升乡村风貌、不断释放乡村活力。9月17日至20日,记者走进衢州,探寻衢州绿水青山间的发展之道。

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在衢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曾总结了衢州取得发展成绩的四条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便是“用好了党建统领这把‘金钥匙’”。

衢州深入实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创新推出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

所谓“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主要是实施“三大主体工程”,即落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发挥村(社)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三个全覆盖”,即组团联村全覆盖、网格支部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运用“三大指数”,即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服务指数、村(社)党组织的堡垒指数、党员的先锋指数。

网格担当主力 村庄旧貌换新颜

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围绕“大花园”建设目标,衢州市先后出台了《衢州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指导意见》,重构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旧貌换新颜体系,把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位于沟溪乡东北部的斗目垅村是衢州乡村风貌提升的典型。如今的斗目垅村,街道干净宽敞、楼房整齐漂亮,殊不知这里以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早几年来,肯定不是这番景象。”斗目垅村党支部书记谢伟富感慨。

“脏乱差”是过去当地人对斗目垅村的评价。早些年,由于村民卫生意识差、危旧房存量大、道路破旧等问题,村庄环境十分糟糕。就连现在村支部开会的楼,之前也是一栋摇摇晃晃的危楼,根本没人敢上去。

曾经的危楼已焕然一新 (周洪业摄)

自2018年农房整治行动开始以来,斗目垅村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以“三个三”工程为抓手,发挥党员联户、网格治理的作用,整村推进拆违治乱工作。谢伟富向记者介绍,2018年以来,斗目垅村全村累计拆除违章建筑约4000平方,危旧泥房、有碍观瞻附属房、废弃养殖房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拆迁一直都是农村的“老大难”问题,做深做好“党建+基层治理”是衢州的解决之道。在斗目垅村,得益于两委连格、党员连户,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队伍的责任得以压紧压实、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心思得以真正凝聚到村发展和为民办实事上来。

沟溪乡乡党委书记冯小青介绍说:“(斗目垅村)所有两委干部根据网格治理分为两个网格,党员联户方面,一个党员要联七八户,这样就把我们的党组织延伸到家家户户,把党旗插在产业上、插在项目上、插在我们群众的心里。”

党群心连心 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江山市碗窑乡达河村位于江山市东南郊,近年来,达河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一米阳光·一米菜园”。

沿着达河村村道一路走来,环境干净整洁,几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个“一米菜园”,这是碗窑乡达河村极富特色的“网红地”。菜园内非常干净整齐,不同的菜式用砖瓦堆砌成了不同的形状。

然而在以前,达河村的村容村貌却与干净整洁不沾边,村边的抛荒地随处可见。

去年9月,为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碗窑乡因地制宜,决定在达河村打造“一米菜园”,然而支持的农户却寥寥无几。江山市碗窑乡组织委员郑余富介绍说:“工作刚开展的时候,老百姓对这个新生事物不了解、不知情。所以说心理上是拒绝的。”

为了让工作顺利推进,达河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带头将自家的菜地拿出来作尝试,利用废瓷、废模具及整治过程中拆除的建筑垃圾,打造出一处处经济实用的农耕田园。周边的农户在看到焕然一新的菜园后,也尝试着加入“菜园改造计划”。如今,达河村已有11块“一米菜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也有了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都是泥巴,挖地的时候。鞋下雨天站起来都是泥。现在多干净,你看,穿这个皮鞋也可以到菜地里摘菜种菜。”提到“一米菜园”带来的新变化,达河村村民何介德这样说道。

村民在“一米菜园”中劳作 (周洪业摄)

同时,为发挥党员联户的作用,达河村在“一米菜园”的基础上,还设立了党员护园岗,让党员与其联户的村民在田间地头同耕作、拉家常,让群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田间地头就能得到解决。

王余花是达河村的护园党员,刚开始联户的时候,“多管闲事”是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自从有了“一米菜园”后,王余花便经常和村民一起耕作,交换时令蔬菜,倾听村民困难,村民对她也由开始的冷淡变为了热情。“他们感到我们党员这么贴心。以后做事,他们老百姓肯定会更加配合,老百姓更加的相信我们。”王余花这样讲到。

党建引领整治 创新为乡村旅游产业增色

衢州市南部的石室乡荆溪村,背靠烂柯山景区,距烂柯山核心景区仅0.5公里,虽坐拥“围棋发育地”的文化优势,但旅游产业在之前并没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据荆溪村宣传干事郑俊回忆:“原来荆溪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因为它相对独立,四面环山,能够到这个村子来玩的人实际上是非常少。”

2014年起,荆溪村根据地理条件,打造赏花旅游胜地。这些年,石室乡每年投资100余万元、村投资20余万,用于打造荆溪花海,花海每年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荆溪花海以八卦田种植格桑花为核心,以桃花、荷花、向日葵等为辅助,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织就了一条四季芬芳的荆溪花毯。

荆溪村花海一角 (周洪业摄)

荆溪村花海的成功,离不开党建引领,特别是农房整治方面,荆溪村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带头示范作用。一方面成立工作专班,实现两委包干,确保整治每日有内容,每周有提升。另一方面还成立了按照“3+1+N”即乡+村+网格+党员+农户的标准配置的“尖刀支部”,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农房整治巨大合力。

此外,党员带头,率先垂范也是荆溪村成功的秘诀之一。农房整治工作伊始,荆溪村的老书记徐水清就带头拆除了自家附属房,随后,荆溪村第一书记涂建明也拆除附属房,两委干部纷纷赶上,形成了“党员带头拆”“干部带头拆”的良好氛围,营造出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看齐跟进的良好局面。

众所周知,振兴乡村,仅仅只有“青山郭外斜”的情怀是不够的。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口袋”鼓起来,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党建统领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衢州在农房整治、项目推进等各个领域无不尝到了党建抓实后的甜头。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富景美正逐渐成为衢州乡村的鲜明标识。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衢州   排头兵   金钥匙   浙江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