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中船重工:产融结合谋发展

不久前,中船重工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租赁有限公司在武船集团青岛北船重工投资订造的2艘第五代节能环保型18万吨散货船正式开工建造,船舶交付后将租赁给欧洲三大能源巨头之一的德国莱茵集团。这标志着中船重工在依托金融工具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高端装备出口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段时间,造船业市场整体低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全球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按总吨计)比例约为10%,这一数字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船舶工业具有显著的资金密集型特点。受国际航运业不景气影响,传统银行大幅收缩船舶融资信贷规模,船东融资难、融资贵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资金链”和“现金流”成为影响航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中船重工始终坚持“产生融、融促产、产融结合谋发展”的发展理念,将产融结合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努力发挥金融资本在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和我国船舶行业的主导力量,中船重工肩负着“保军兴船”的重任。中国船舶租赁正是中船重工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该公司以租赁模式为桥梁,通过整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逐步重构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和供应链,引导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流向中国船舶工业,对接国际金融资本,支撑实体制造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船舶租赁通过向船东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促使船舶订单落地中船重工所属船厂,将制造业企业普遍向客户提供的“制造+销售”传统商业模式升级为“制造+销售+金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模式,为传统制造业插上了金融服务的“翅膀”,有效提升了供给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船舶租赁把握国际航运业出现的结构性变化,直接对接航运市场租约需求,主动作为船东在中船重工所属船厂订造船舶,在海洋装备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构建起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近期,中国船舶租赁拿到德国莱茵集团2艘18万吨船舶、德国最大航运企业“奥登道夫航运”2艘18万吨环保型散货船长期租约,与国际大型货主及船舶租家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对接国际市场租船需求,在武船集团下单订造“2+2”艘5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通过“船厂+租赁”模式,瞄准市场高端船型,与中船重工下属船厂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穿梭油轮租船项目国际招标,开创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模式。

在支持中国船舶出口的同时,中国船舶租赁还努力帮助船用设备“走出去”,并通过保理方式,推动国际集装箱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12艘19000TEU集装箱船加装脱硫塔项目落地中船重工所属船厂。

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船舶租赁通过现代化的租赁模式,系统化、差异化的租赁产品,对接航运客户核心需求,已向中船重工客户提供了17艘船舶的融资,并累计与中船重工旗下船厂签订了31艘船舶的建造合同,投融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

2017年,中船重工集团以“中国重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施债转股,共引入社会资本218亿元,推动企业负债率降低11个百分点,年节约资金成本8亿元以上。

同时,资产证券化作为中船重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以军为本、产融结合、做强主业的有效方式和主要途径,已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资本运作,中船重工加大资源专业化整合力度,建立完善了旨在“推动四大领域、十大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中船重工还充分利用下属28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优势,积极推进高、新、精、特业务资产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已拥有5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达58%,显著增强了发展实力,并为社会资本参与国防军工建设搭建了平台。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