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知识网红”与“网红”社会价值转变

核心提示: “知识网红”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对“网红”这一群体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同时,“网红”的自我认知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加入“网红”群体,以“网红”思维进行自我运营,进行知识的分享。“知识网红”在达到变现目的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带动了社会价值的转变。

【摘要】“知识网红”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对“网红”这一群体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同时,“网红”的自我认知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加入“网红”群体,以“网红”思维进行自我运营,进行知识的分享。“知识网红”在达到变现目的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带动了社会价值的转变。

【关键词】“网红”  “知识网红”  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网红”是专业人士与网红经济邂逅、结合的产物。医生、律师、学者等具备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人,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社交平台等发表意见、解答问题,并聚集起一定人气时,通过一定的包装和运营,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打造成“网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粉丝,就成了网红经济下的一个独特分支。“知识网红”与共享知识、知识付费等话题密不可分,同时,其对网红生态的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引导着社会价值。

“知识网红”与“网红”的前世今生

“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概念为大众所熟知并接受的历史并不长,但实际上,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有许多人通过网络走红,成为“初代网红”。不管是论坛时代靠激荡文字的网文写手,还是凭借一张照片蹿红的奶茶妹妹、芙蓉姐姐,“网红”们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他们一般具有“素人”或者说“草根”身份,在通过网络走红前,都是不具特殊名气的普通人;第二,他们都通过网络走红,在网络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拥有自己的忠实拥趸;第三,他们的走红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有时这种热度稍纵即逝,不具成名的持续性。

当然,“网红”的定义并不是绝对并且一成不变的,今天,“网红”的边界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拓展,也更为模糊。随着“网红”的发展,其下出现了很多具有独特性质的分支,其中,“知识网红”是近年来颇为热门的一支。“知识网红”最初表现为活跃在网络垂直领域中的意见领袖,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分享类网站、APP等为这些专业人士和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发表见解、积累听众的舞台。随后,“共享经济”的概念又为“知识网红”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知乎live、喜马拉雅FM频道等付费订阅模式的出现,为“知识网红”提供了变现的通道,“知识网红”与“网红经济”的轨道相交,一些人更是通过出版书籍、参加电视节目等形式实现了进一步的变现。

“知识网红”的出现与兴起,不但进一步拓展了“网红”的概念,更是打破了人们对“网红”娱乐、媚俗的既有印象,将原本严肃、遥远的专业知识分子拉到幕前,成为人们可触可感的对象,使受众不仅可以接收专业性的知识,还能在心理上近距离感受他们作为“人”的鲜活个性。

“知识网红”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作为一个更为细化的分支,“知识网红”继承了“网红”的基因,同时又对“网红”的定义起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网红”概念的负面倾向,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广泛意义上的“网红”相比,“知识网红”的发展与趋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知识网红”是知识分子与“网红”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因此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一方面,“知识网红”通常以娱乐化的方式分享知识,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网红”相比,他们赖以成名的方式是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才华,而非迎合大众的审美、审丑、猎奇等心态,因此,他们身上的娱乐性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知识网红”依然属于“网红”,与传统的专业知识分子相比,他们需要吸引大众、推销自己,因此,他们讲授知识的手段要更为通俗有趣,且多有意识地将自身性格特质作为自我包装的一部分,这使得“知识网红”比传统知识分子更有趣味性、更“接地气”。同时,对于新晋的“知识网红”来说,“网红”身份也对他们形成不小的影响,当知识分子被娱乐化所浸染,围绕他们的争议也会随之增加,大众对于知识分子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

其次,“知识网红”的作用是使专业知识全民化,“知识网红”扮演的是高深知识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译者角色。在网络传播平台上,“知识网红”面对的不是教室中的专业学习者,而是专业背景未知的大众。除了专业学习者与爱好者,“知识网红”需要考虑如何吸引本专业之外的受众,以扩大自己的人气和影响力。因此,“知识网红”在发表意见时,需要做到:第一,使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对受众有意义,即让受众与这些知识产生关联,使之成为受众“应该”习得的信息;第二,使受众对自己的信息和知识产生兴趣,即通过语言、形式的技巧,包装信息和知识,增强其趣味性,从而吸引受众观看、分享。其结果,专业知识在“知识网红”的推动下,满足更为广大的受众的知识需求,通过“知识网红”这一枢纽实现普及。

最后,受众对信息和知识的要求提高,促使“知识网红”的内容生产创新化、深度化。在经历过初代“网红”的疯长后,大众经历了“网红”娱乐的狂欢,围观“锥子脸”已经使人审美疲劳。层出不穷的新的热点依然会刺激人们的神经,但不可否认,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开始提升,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今的“网红”榜单前列,不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内容创造者和知识分享者,不管是靠高质量视频走红的Papi酱,还是从《奇葩说》走出来的一批辩手,又或是“局座”张召忠等“转型”成功者,他们的走红都反映出受众对“网红”态度的转变。在此情况下,成为“知识网红”的门槛提高,“知识网红”的一言一行都被成千上万的网民关注着,这更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传播技能。

“知识网红”对社会价值的正面引导与负面隐忧

在“知识网红”走俏的今天,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迎来新的方式。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化,同时,知识产生的社会价值又受到怎样的影响,是“知识网红”背后更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知识分享活动的主体,“知识网红”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影响社会价值生态与价值观,“知识网红”又是否能够真正起到引领社会价值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仔细考察的问题。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知识网红”的创造与分享对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首先,“知识网红”改变了“网红”生态。人们对“网红”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依靠出格甚至病态的行为博取眼球,这些也不再是成为“网红”的制胜法宝。在受众意识的转变与“网红经济”的蓬勃吸引知识分子入场的同时,这也带动了“网红”们自我认知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红”生态,从而更进一步影响到社会风气。

同时,“知识网红”所进行的知识共享行为,促进了社会价值的实现与共荣。在知识的创造、分享与被接纳中,“知识网红”实现了自我价值,另一方面,知识的接受者也获取了价值,这种互动与循环有利于创造自利与利他的社会氛围,形成价值的共荣。从这一角度讲,“知识网红”带来的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繁荣。

虽然“知识网红”对于社会价值有着正面的引导和重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作用存在着局限和隐忧。一方面,“知识网红”繁荣的背后是“网红经济”的繁荣,贯穿其中的依然是商业逻辑,遍地开花的“知识网红”中,究竟有多少真正的“知识”,又能创造多少真正的价值,还有待考量。在“知识网红”一片红火的表象之下,是真正的知识还是资本的泡沫,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另一方面,“知识网红”所分享与创造的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对于价值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分享的到底是严谨有据的思辨,还是一碗有毒的“鸡汤”,需要依靠受众自己进行分辨。如果打着“知识网红”的旗号,通过煽动情绪来吸引流量,难免会成为下一个“Ayawawa”,更遑论创造价值了。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江倩岚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价值   社会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