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完美的急救,胜过一百次空泛的宣传
这个中秋,杭师大钱江学院2016级学生陈婧琦过得很充实。据本报报道,因为一次学以致用的现场急救,她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收获点赞,还因此获得阿里天天正能量的奖金5000元。
9月9日晚上,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候机厅,一男子突发心源性猝死,生死100秒内,等待登机回杭返校的陈婧琦及时伸出援手,将上学期考试时学过的除颤仪知识用于实践,通过紧急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挽救了患者生命。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位关键时刻见义勇为的姑娘“人美心更美”。人生在世,谁都可能遭遇意外,如潮般的赞誉,无疑也折射了公众对危急时刻获得及时救助的渴盼。
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不到1%的普及比例,我国的大多数公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就以在这次急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为例,很多人都闻所未闻。据悉,很多场合都有配置的“救命神器”AED,简单易用,像傻瓜式照相机一样,它会有语音提示,跟着做就行了。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一个人失去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即便你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只要遵从机器的指示,就可以挽救生命。但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款“宝贝”。就算知道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宣传演示,紧急时刻,敢拿出来用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次“完美急救”不仅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更起了普及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功效,可谓善莫大焉。
类似的事情,几个月前也有过一次。今年6月17日中午,衢州某学校餐厅内,一位六年级男生进餐时吞咽不慎,一块馒头滑入气管,同桌吃饭的同学见状立刻向当班陪餐教师刘绍光报告。十分庆幸的是,刘老师之前恰好在网上看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相关视频,在慌乱中急中生智,下意识地就用了上面教的方法,助其吐出气管内的馒头,转危为安。
恕我孤陋,在这件事情之前从未听闻什么海姆立克急救法。看了媒体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被洋气的名字所遮盖的“土方法”,简便易学,人人皆可以做到。但如果不是因为一桩突发事件,即便听到这样的名字,恐怕也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一下。诚如一位阿里工作人员所言:“一次准确、及时、完美的急救实践,胜过一百次空泛的宣传。”
当然,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宣传,不能一味依赖类似的暖闻。突发事件固然是宣传的极好契机,但毕竟可遇而不可求,可以时刻准备顺势而为,但绝不能坐等新闻,还需从长计议,功在平时。令人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今年7月份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据急救专家介绍,普通人通过急救技术培训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现有的课程,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掌握。只要真正贯彻落实,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理应不是难事。到那个时候,女大学生“百秒急救”之类的事情,很可能就成为寻常之事了。